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雅韵端午 粽夏盈香

端午将至,粽子飘香。端午节,又被叫做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诗人节等。

端午节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由于民族众多,加上许多故事传说,各地有着不尽相同的民俗。广东地区更是有着丰富多彩的端午节文化。一起来看看!


端午起源

纪念屈原

关于端午节的起源说法众多,其中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

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于五月五日抱石投汨罗江身死。

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就有了端午龙舟竞渡、吃粽子的风俗。

纪念伍子胥

伍子胥助吴伐楚,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吴王夫差不听。子胥便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

纪念孝女曹娥

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

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后人为纪念曹娥的孝节,在曹娥投江之处兴建曹娥庙。

恶日

在先秦时代,普遍认为五月是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直至民国时期,社会上还有“躲端午”的习俗。

端午节的另一类民俗活动,就是为了驱灾辟邪的目的而发展起来的。

与夏季时令相关

有学者的考证,端午的起源、形成与夏季的时令有着密切的关系。1983年,刘德谦先生在《端午始源又一说》中,认为端午来自夏、商、周时期的夏至。

他援引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


广东端午习俗

吃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必不可少的食品之一。粽子是用糯米包裹各种馅料,再用竹叶或者粽叶包裹而成的。各地的粽子口味各异,有咸有甜,有肉有素,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做法和口味。吃粽子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为了祈求平安和健康。每年的端午节,家家户户都会包粽子,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品尝着美味的粽子,共度这个传统节日。

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具特色和影响力的活动之一,广东各地都有赛龙舟的活动,有些地方还有特殊的规则,比如深圳会在船上放置一把罗伞,寓意御赐黄缎。赛龙舟既是为了纪念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又是为了展示水乡人民的勇敢和团结。赛龙舟时,人们会在岸上欢呼助威,或者在船上击鼓喊口号,场面十分热闹壮观。

吃艾糍

广东人除了包粽子外,还喜欢用艾草做糍,寓意去毒气、避瘟疫。艾草是一种中药材,有清热解毒、止血止痛的功效。广东人会用艾草汁和糯米粉揉成面团,包上豆沙、花生等馅料,蒸煮成糍。艾糍色泽碧绿,香气扑鼻,口感软糯,是端午节的一道美味小吃。

浸龙舟水

广东人认为龙舟水是“大吉水”,可以驱邪避秽,所以会在端午节当天浸洗龙舟水。龙舟水是指赛龙舟时溅起的水花,人们会用桶或者瓶子装起来,回家后用来洗脸、洗手、洗脚,甚至洗衣服、浇花等。人们相信这样可以消灾解厄,保佑一年平安健康。

挂黄葛藤

客家地区的人会在端午节挂黄葛藤在门前,寓意驱邪祛瘟,与黄巢起义有关。黄巢是唐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他曾率领起义军攻占广州,受到广东人民的拥护。后来黄巢失败被杀,广东人民为了纪念他,就在端午节挂黄葛藤,因为黄巢的名字和黄葛谐音。黄葛藤是一种有毒的植物,有驱虫杀菌的作用。

打午时水

惠州地区的人会在端午节正午时分到井里打水,认为这样的水可以清热解毒、防病治病。这个习俗源于古代的“打五毒”的说法,认为端午节正午时分是一年中阳气最旺盛的时候,可以消灭五毒(即蝎子、蛇、壁虎、蜈蚣、蟾蜍)。人们会用这种水泡茶、做饭、洗澡等,希望能得到阳气的滋补和五毒的驱除。

拜龙母

德庆地区的人会在端午节拜祭龙母娘娘,祈求平安吉祥,还会有舞龙、舞狮等表演。龙母娘娘是传说中掌管水利和风雨的神灵,又称四海龙王之母。德庆地区有一座龙母庙,每年端午节都会举行隆重的祭典,吸引了众多信众前来参拜。庙会上还会有各种民俗活动,如走钢丝、吹糖人、卖艾草等。

回娘家

广州地区的新媳妇会在端午节回娘家向长辈贺节,送粽子、香包等礼物。这个习俗源于古代女子出嫁后不便回娘家的风俗,只有在一些重要的节日才能得到回家探亲的机会。端午节是一个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的节日,也是一个表达亲情和友情的节日。

新媳妇回娘家是为了向父母表示孝敬和感情。回娘家时,新媳妇会带上粽子、香包等礼物,表示对父母的孝心和对亲友的祝福。粽子是端午节的特色食品,有各种口味,如咸肉粽、豆沙粽、蛋黄粽等。香包是用各种香料和药材制成的小布包,有驱虫避邪的作用,也是端午节的一种装饰品。


编辑:葛伟宇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