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生(电白)
据茂名日报全媒体报道,近日,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公布了2024年“四季村晚”示范展示点名单,我市有八个地点荣幸入选。这些地点分别是:春季的信宜市白石镇细寨村和茂南区新坡镇新坡村;夏季的高州市曹江镇高凉墟和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秋季的电白区南海街道塘霞村疍家墟和信宜市窦州墟;冬季的茂南区金塘镇油城墟和化州市杨梅镇杨梅墟。
“四季村晚”活动由春季热启动、夏季大联欢、秋季庆丰收和冬季暖回顾四个阶段组成。该活动旨在鼓励有条件的农村在农闲时节组织村民开展自编自导、自演自赏的“村晚”,为文化资源相对匮乏的广大农村带来丰盛的精神盛宴。
长久以来,相较于城市,乡村在文化发展上一直处于薄弱地带。一方面,乡村缺乏文化传播者和多样化的文化载体;另一方面,城市的聚集效应吸引了大批有文化的人才,使得文化资源在农村变得尤为稀缺。然而,乡村振兴离不开文化软实力的推动。传统的“送文化下乡”模式,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支农支教活动以及农家书屋等,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农村的文化生活,提高了文化水平,但仍存在对农村需求把握不够精准的问题。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人们获取文化的渠道日益增多,对传统的“送文化”项目逐渐失去兴趣。因此,我们需要从内部深入挖掘,精准把握当前农村的文化需求,将“输血”模式转变为“造血”模式。“四季村晚”正是这样一种尝试,它将主动权交给村民,鼓励大家自编自演自赏,从而更加贴近本地区和本村的热点与关心事,将节目演到人们的心坎上。如今,“四季村晚”已成为农民的挚爱和刚需,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强大软实力。
在发展“四季村晚”活动时,我们应顺应农村的节奏,以“农闲”为节点,以村民的自愿参与为关键。切忌一厢情愿地推动,更不能因办活动而误了农时。误农时只会使活动变成形式主义,生搬硬套不仅不能为农村添彩,反而会添堵。因此,“四季村晚”应以内生动力为主轴,适应农民的需求和口味。
“四季村晚”为乡村“铸魂”。近年来,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们纷纷涌向城市谋生,乡村留守老人和孩子增多,许多村庄变成了“空心村”,缺乏生机与活力。我们应借“四季村晚”之机,组织群众、发动群众,创造村民喜闻乐见的娱乐节目,丰富留守者的精神生活,增强乡村的吸引力和软实力,吸引更多人投身乡村文化建设。
“四季村晚”不仅激发了乡土文化的内生力,更让文化的雨露滋养了干涸的乡村大地,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的精神文化动能。通过这一活动,我们真正实现了乡村由外而内的充实,让城乡在高质量发展上实现同步共振。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邓义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