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虎头山

▲光绪《重修电白县志》中关于石狗岭的记载。

▲阶梯通往虎头山顶的凉亭。

▲航拍虎头山

▲虎头山形如石狗,故古称石狗岭。

茂名虎头山,曾经在20世纪80、90年代风靡一时的旅游胜地,承载着无数游客的欢声笑语与青春回忆。在那段时光里,每当周末或节假日,虎头山总是热闹非凡,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游山玩水,感受着阳光、沙滩、海浪、林带、石山所构筑的美丽画卷。翻开典籍,我们可以发现关于虎头山的珍贵记载,见证着它悠久的历史与独特的魅力。


虎头山 见证历史承载文化

虎头山,曾名石狗山、石狗岭、狗岭。道光《电白县志》卷六·山川与光绪《重修电白县志》卷二·舆地二·山均载:石狗山在县西二十五里,以山石类狗,故名。

《电白县志》(2000年)记载:虎头山(又名石狗岭)位于南海镇西南3公里,海拔30米,面临大海和发育的沙堤,现辟为旅游区。

虎头山这座古老的山岭,见证了历史的沧桑和电白人民的英勇抗争精神。《电白县志》(2000年)记载:“民国30年(1941)3月3日,日寇两股约200多人,分别在南海狗岭(今虎头山)和爵山的绿豆岭同时进行骚扰性登陆,水东、七迳、电城、马踏一带惨遭疯狂掠夺。农历二月初六晨,日寇在日机扫射和炮轰的掩护下,在狗岭登陆,旋经沙院沿广湛公路分两股入侵水东。……面对日寇暴行,全县人民奋起抗击。日寇入侵时,县盐警队30多人拼死阻击,因寡不敌众,被迫撤退,1人中弹牺牲。羊角、木院等乡和电白简师师生纷纷组织抗日自卫队抗击日寇。”

虎头山还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电白县志》(2000年)的作品选录部分,载有《笔底波澜听有声——记著名画家关山月在电白》一文,该文写道:“1973年夏,在南海之滨,在防风林里,在虎头山上,在绿海亭中,每天早晨,有一先生,须眉斑白,精神矍铄,凭栏远眺,欣赏自然景色。……先生是谁?乃中国名画家关山月大师是也。……《绿色长城》佳作,即由此提炼而成。”


1985年开发虎头山旅游区

该县志介绍了电白新十二景,其中一景为虎踞银滩:“虎头山,矗立于全国闻名的卫生城——水东镇南8公里的南海之滨。她雄踞北岸,虎视南天,东望放鸡岛,西依晏镜岭,气势磅礴,壮观伟岸。这里十里银滩,沙如玉洁;百里海疆,碧波万顷;更兼林带浩瀚,绿浪翻卷,实为观海、游览、避暑、度假的胜地。近年,虎头山开发已渐入佳境,于林海之中建筑了十几幢风格各异的别墅,水、电、路、交通等建设日趋完善。广东省选定为旅游度假区。”

《茂名市志》(1997年)记载,1985年,电白县南海镇开发虎头山旅游区。1985年夏,电白县南海虎头山旅游中心开业。该市志记载:“虎头山旅游中心位于全国闻名的卫生城——电白县水东镇南8公里的南海之滨,矗立在闻名全国的防护林带“绿色长城”之中,东与龙头山相望,西与晏镜岭毗邻。沿着142级台阶拾级而上到达山顶的“绿海亭”。山的南面,是一片宽阔的沙滩,沙质洁净,坡度平缓,海水清澈,是海水浴的好地方。1984年,茂油公司和地方联合开发建成海水浴场。随后逐步建成旅游中心,有16栋西班牙式的别墅,集住宿、美食、娱乐、健身、美容、购物、会场于一身。每天有专线汽车通往茂名市城区。”


记者探访虎头山

近日,记者根据导航指引,来到虎头山景区停车场,随后步行登山。虎头山坐落于绿海路与滨海路交界处附近,山体被茂密的绿树所环绕,并不显眼。经过细心观察,记者借助山顶的凉亭作为参照,找到了虎头山。

山脚有荒废的售票亭和水池,水池旁边有一条阶梯蜿蜒曲折通往山上。阶梯铺满了枯黄的落叶,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沿着阶梯缓步向上,数分钟便登顶,抵达绿海亭。在此登高望远,“绿色长城”防护林带、晏镜岭和浩瀚大海尽收眼底。海风拂面,让人心旷神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航拍无人机的视角,记者发现虎头山的实际外观与古籍中的记载高度一致,进一步印证了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从虎头山下来,走向虎头山景区海滩,耳畔传来阵阵低沉的浪涛声。这里的风光与山上迥然不同,沥青马路、白沙滩、蓝色大海,构成一幅浪漫的滨海风情画卷。海边居民介绍,虎头山旧称狗岭,20世纪50年代改名虎头山。从前这里客似云来,年轻人非常多,爬山、游海,好不热闹,如今前来游玩的多是上年纪的游客。虽然客流量不如从前,但虎头山景区依然是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策划:吴小英 周华君

统筹:柯丽云 周振锋

采写/图片:林夏

通讯员 玮玮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