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畅
今年市政府工作报告把“突出精明紧凑,做好拓城建‘大文章’”写入2024年政府十项工作安排之一,并提出从坚持交通先行、加快新城建设、提升城市品质三个方面发力,不断提升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在目前全国、全省城镇化整体进入下半程、城镇化进程趋缓的背景下,理解茂名推进城市建设,有三个十分重要和基本的问题需要回答。对这三个问题认识到位,就能较好理解市委关于建设精明紧凑城市,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建设“茂名新城”的决策部署,进而较好理解市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做好拓城建“大文章”中的相关工作安排。
问题一是关于背景,茂名城镇化的空间还有多大?2022年底,全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5.22%,全省达到74.79%,茂名仅有45.84%。茂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约20个百分点,比全省平均水平低约30个百分点,尽管茂名此项指标的稳定值未必是向全国、全省简单看齐,但可提升的空间还是比较大的。基本原因有两个,一是从存量来看,茂名有庞大的常住人口规模,其中相当部分体现为外流人口。如2022年茂名本地户籍人口与常住人口的差额202.15万人,这些人口基本上都是城镇化人口,只是统计上列入人口流入地(主要是珠三角地区)的城镇人口。从近年茂名常住人口增速高于户籍人口增速的情况来看,这部分人口一定程度的回流是可能的,这意味着茂名推进城镇化的人口“弹药”是充分的。二是从增量来看,茂名的出生率更高(2022年全国为6.77‰、广东为8.30‰、茂名为9.66‰),人口结构更年轻,流动性更强,使得茂名城镇化的动力还相对充裕。一个明显的现象是,茂名老百姓的生育意愿是比较强的,生育二孩的比例也是相对高的,生育行为将产生一系列连锁反应,从居民购房、子女入学到就业择业,这些无一例外都是城镇化的重要驱动力。
问题二是关于现状,茂名城市建设目前的重心在哪里?茂名建市60多年以来,循着向东向南靠海发展的路径方向,先后建设了河西、河东片区和三大平台,形成北、中、南、东四大城市组团,成绩是显著的,但是也存在组团间联动不足,城市空间分割、布局分散,要素集聚效应不强,中心城区首位度不高等问题,发展质量和效益需要进一步提升。因此,串联整合现有城市组团,按照精明紧凑城市的思路,通过空间功能的紧凑布局,促进城市要素集聚、效率提升、功能改善势所必然。因此,市委提出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提出建设“茂名新城”,并把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茂东片区列为核心区及重点发展区;市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强调,以“茂名新城”建设为牵引,举全市之力建设共青河片区、高铁片区,加快发展茂东片区。以上区域具备区位条件优越、交通基础设施完善、产业基础相对扎实、要素配置能力强等优势中的一个或多个,发展基础和开发条件好,是当前茂名城市建设和新城开发的重心所在,也是“茂名新城”建设遵循轻重缓急逻辑,建设“时度效”体现最明显的区域。
问题三是关于未来,茂名城市建设的路径该如何走?总的来说,是要统筹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不可偏废一方。一要坚持交通先行,交通是茂名以往城市组团联动不足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也成为构建“两轴—两个圈层”城市布局顺利起步的关键,新城建设与旧城更新均要把交通放在重要位置。市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打通“主动脉”、畅通“微循环”、缝合“生态带”,瞄准问题靶心精准施策,将进一步显著改善茂名交通状况,为后续吸引发展要素、培育新产业新业态奠定良好基础。二要加快新城建设,全力推进重点区域、重点项目建设。三要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更新,提升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使城市更宜居、更文明、更和谐。
总的来说,茂名城镇化的空间还比较大,城市功能、布局和发展质量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循着市委市政府科学擘画的蓝图,实干作为,完全能够做好拓城建这篇“大文章”,使茂名城市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再放异彩,再创一个新的更美好的茂名。
(作者为市委党校决策咨询中心副主任)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