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茂名市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全部完成

编者按


民生实事项目是顺应民心期盼,增进民生福祉的民心工程。2023年2月9日,在茂名市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上,茂名市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出炉。
  

过去一年,我市各地、各部门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工作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采取有力措施,全力兑现年初向全市人民作出的承诺,十件民生实事项目已全部完成,在就业、教育、养老、住房、交通等方面解决了一批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问题,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01


深入实施“三项工程”

推动高质量充分就业



党的二十大强调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就业优先政策的“双优先”理念,“最基本民生”的定位更是强化就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支撑和保障作用。2023年,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坚持特色化、产业化、专业化,深入实施“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民生实事,培育专业技能人才,推动我市群众高质量充分就业。
  

坚持推进“粤菜师傅”特色化,助力“百千万工程”高质量发展。去年,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组织举办茂名市“高凉厨娘”技能提升培训班,电白区制作拍摄电白特色高凉菜宣传片,高州市高凉菜系亮相央视农业农村频道《乡村大舞台》栏目,信宜市持续开展“粤菜师傅教做高凉菜”栏目刊播等,市县两级人社部门不断创新思路,不断扩大“粤菜师傅”影响力,让群众掌握一技之长,敲开致富大门。


我市深入开展“粤菜师傅”培训。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坚持推进“广东技工”产业化,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主动对接产业需求设置技工院校专业,全市技工院校现有省级重点专业18个,省级特色专业8个,去年新增数控加工、电子技术应用2个省级重点专业。全市技工院校与美的、海信、格兰仕、中国移动、京东等62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校企合作和新型学徒制培训,学校每个重点专业已有5个以上对口合作企业,特色专业已有2个以上对口合作企业,为企业输送大批急需紧缺专业技能人才。
  

坚持推进“南粤家政”专业化,满足“一老一小”家政服务需求。瞄准“一老一小”对家政服务的迫切需求,去年,我市人社与卫健、民政等部门通力合作,针对性开展市场需求较大的妇婴护理、医疗陪护等培训,扩大家政人才有效供给。去年,全市开展母婴、居家、养老、医护培训分别3878、1840、1353、1223人次,“南粤家政”工程培训带动就业创业(含稳定就业)累计15780人次。
  

2023年,我市累计开展“粤菜师傅”培训2702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80.14%;实现技工院校招生达15210人,完成全年任务126.8%,全市新增职业资格或技能等级证书19391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61.59%;累计开展“南粤家政”培训8294人次,完成全年任务110.59%。




02


为5万多名适龄妇女

提供免费“两癌”筛查



为提高妇女健康水平,促进宫颈癌、乳腺癌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2023年茂名把为全市50311名35-64周岁适龄妇女提供一次免费“两癌”筛查服务作为十件民生实事之一。


2023年2月14日,我市召开 2023年妇幼健康相关民生实事项目启动会,对全市妇女“两癌”筛查工作作了具体部署。市卫生健康局充分发挥“两癌”筛查领导小组的指挥棒作用,将“两癌”筛查纳入局的重点工作,从完善工作方案、做好民生项目资金配套、加强宣传培训、开展义诊活动、开展全市适龄妇女“两癌”全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专题调研等方面贯彻落实。


2023年6月26日,市卫生健康局联合市教育局、市妇女联合会印发《茂名市2023年适龄妇女“两癌”三级预防宣传教育实施方案》,积极动员全社会支持和参与宣传普及“两癌”防治知识,提高广大适龄妇女健康水平。
  

为加强宣传培训,营造良好宣传氛围。市卫生健康局发动全市医疗机构在其官网、公众号、抖音软件、孕妇学校、宣传栏、医院显示屏等进行宣传。各级妇幼保健院先后印发了适龄妇女“两癌”筛查宣传折页6万多份、张贴科普海报200多份。同时,组织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项目管理机构负责人、信息员参加省级培训班,提高民生实事项目开展的管理能力;全市各地先后组织举办辖区初筛机构相关工作人员培训班,提高筛查业务能力。
  

去年以来,市卫生健康局组织各级妇幼保健院结合三八妇女节、母亲节开展预防“两癌”公益性义诊、健康宣教讲堂、有奖知识问答等活动,同时组织各级妇幼保健机构专家在各区、县级市联合开展“关爱妇女儿童助力健康茂名”宣传义诊系列活动5场,宣传“两癌”三级预防知识,提高群众知识知晓率和“两癌”防治意识,共服务群众1800余人,派发健康知识宣传单张7000多份,送出小礼品1100余份,受到了市民群众的广泛好评。


茂名市妇幼保健院开展义诊活动,为社区妇女提供乳腺癌、宫颈癌筛查等义诊服务。

2023年11月8日至11日,市卫生健康局组织专家在全市范围内开展适龄妇女宫颈癌乳腺癌全人群筛查和早诊早治专题调研。通过书面汇报、实地查看工作场地,了解人员资质、“两癌”工作开展情况,查阅相关台账和资料以及座谈交流等方式开展调研,推动我市进一步完善宫颈癌防治服务体系,提高综合防治能力,努力遏制宫颈癌发病率、死亡率上升趋势,减轻宫颈癌社会疾病负担。
  

2023年全市宫颈癌筛查52362人,完成全年任务104.1%;乳腺癌筛查52189人,完成全年任务103.7%。




03


新增公办优质学位20371个



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社会公平的底线,寄托着千万个家庭的希望。我市把“增加公办优质学位供给”纳入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各区、县级市“一把手”切实当好教育发展的“后勤部长”,对基础教育学位建设的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教育资金优先投入,教育用地优先解决,出实招抓发展,2023年已顺利完成学位建设任务。
  

在学位建设过程中,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学校生源分布存在“乡村弱”和“城镇挤”问题持续加剧等情况,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将“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整合农村分散教学点”列入政府工作报告决定事项,大力推进小规模农村学校优化整合工作。2023年,我市有序整合撤并49所小规模学校。通过优化学校布局,加强农村“三所学校”建设,推动适度集中办学,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更好地促进全市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
  

华师附属电白小学部和中学部先后建成投用。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摄


针对建设项目普遍存在立项报建资料杂多、手续繁琐、审批耗时过长等问题,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明确要求把学校项目建设作为改革行政审批的试点,为项目建设开设“绿色通道”,实现发改、住建、财政、自然资源等多部门并联审批,简化审批手续、压缩审批时限。各县区及镇(街)两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工作要求,积极解决处理教育建设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完善工作机制。


我市新增公办优质学位。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2023年新建、改扩建学校40所,新增基础教育公办学位20371个。其中,幼儿园,新建6所,改扩建13所,新增学位3040个;义务教育阶段,新建6所,改扩建12所,新增学位15081个;高中新建2所,扩建1所,新增学位2250个。已落实学前教育生均拨款不低于每人每学年500元的要求,2023年全市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拨款共13, 844.70万元,惠及学前教育学生27.68万人。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50.88%,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为92.02%,已完成目标任务。




04


242个老旧小区改造

惠及3.145万户居民群众



老旧小区改造倾注着党和政府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的决心,也寄托着广大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进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民生工程,对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去年,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牵头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制定目标计划,落实任务措施,积极争取资金,推动全市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工作有序开展,超额完成开工建设180个老旧小区的改造任务,取得显著成效。


经过改造的腈纶大院面貌一新。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摄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认真落实牵头抓总责任,督促指导各地、有关单位制定专项工作方案,按进度要求倒排工作计划,并通过开展督导和调研,召开加温推进会等方式,及时把握并协调解决各地推进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同时,积极组织有关行业部门、专营单位召开协调会,落实三线下地、加装电动车充电设施等改造工作统筹推进,并积极贯彻落实省住建厅、省体育局工作部署,结合城镇老旧小区改造开展“国球进社区”“国球进公园”活动,督促指导各区县对未配建健身设施或仍有建设空间的老旧小区,结合周边群众的健身需求,进一步推动群众身边健身设施建设,全方位提升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成效。


施工人员对红旗大院进行老旧建筑微改造。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在推进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我市因地制宜、充分结合居民意愿,从修缮完善老旧小区的配套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筑外立面及楼道,完善消防、卫生、体育活动设施和划定车位、加建充电桩等改造项目入手,有力有序开展,通过改造使原本陈旧、功能缺失的老旧小区面貌焕然一新,居民群众生活环境素质明显提高,提升了幸福感、获得感。

根据目标任务要求,我市2023年需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180个,实际开工建设242个,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惠及3.145万户居民群众,目前,全市各区、县级市均已动工建设,并已完成改造35个小区。




05


 提升农村交通条件

畅通农村经济“微循环”



乡村振兴交通先行。交通是经济发展的大动脉,加强农村交通建设是实现乡村产业兴旺的关键。2023年,我市把开展“农村路桥建设攻坚行动”纳入十件民生实事项目,目标任务是:完成500公里农村公路建设和10座危桥改造工程。其中,茂南区10公里、1座,电白区50公里、2座,信宜市135公里、3座,高州市188公里,化州市117公里、4座。
  

信宜茶山榕大公路修通后,贵子镇、茶山镇的交通明显改善。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摄


2023年,我市聚焦农村通行条件提升,着力改善农村交通通行条件,助力打破城乡要素资源流动的交通阻碍,畅通农村经济“微循环”,有力提升群众出行幸福感和获得感。
  

去年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高度重视“开展农村路桥建设攻坚行动”民生实事项目实施,市政府主要领导统筹抓总、靠前指挥,市政府分管领导先后16次召开调度会、现场会协调解决存在问题。市交通运输局充分发挥行业主管部门作用,及时印发责任分解和倒排计划,落实局领导分片包干机制,点对点督促指导县(区)落实任务,联合市政府督查室到实地督办3次,并结合远程等方式核查项目超过51项次。在一系列具体措施推动下,我市落实了一批市级补助资金4000万元,各地各部门思想认识进一步提高,努力克服财政压力困难,加快各项工程项目施工进度,按要求完成了“开展农村路桥建设攻坚行动”民生实事项目任务。
 

截至2023年12月12日,累计投入资金超2.6亿元,完成农村公路建设工程540公里,完成全年任务108%;完成14座农村公路危桥改造,完成全年任务140%。




06


 新增完成4127条自然村

生活污水治理



2023年,茂名市将“实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攻坚行动”列入十件民生实事之一,目标任务为新增完成100条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目前,全市新增完成4127条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超额完成任务。
  

茂名市共1694个行政村、20905条自然村。新增完成100条自然村生活污水治理任务,包括茂南区、电白区、高州市、化州市各20条、信宜市15条、滨海新区3条、高新区2条。为扎实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茂名市多措并举,努力打造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茂名样板”。


思贺镇对乡村污水收集处理后排放出清澈的可再用水。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丘立贺 摄

坚持高位推动,强化政策指引。市领导率队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深调研”,形成专题调研报告,从资金、建设及运维模式、技术人员和政策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存在问题,并提出我市应坚持以资源化与有效管控利用为主,因地制宜实施标准化“纳大厂”、设施化“建小厂”、资源化“不建厂”的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同时,市生态环境局制定印发《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手册》,并制作施工图小册子,为各地积极探索推广资源化利用实现方式提供技术指导和工作依据。
  

联合社会各界,强化督导监管。茂名市引入第三方技术团队,加强对设施建设、运维检查指导,组织对各地相关人员技术培训。在此期间,生态环境、农业农村、水务、住建部门组成联合检查组到各地检查督导,合力推进民生实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建成,并及时通报检查发现问题,下发督办函和提醒函督促整改。
  

加强技术交流,汲取经验做法。茂名市加强与第三方技术团队的合作,针对茂名地形地貌复杂,以及常住人口分布、建设用地等因素,指导各地因地制宜采用我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进行治理。此外,茂名市召开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暨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会,进一步明确治污工作思路,推动各地提高治理覆盖面。
  

截至2024年1月12日,全市累计有13822条自然村完成生活污水治理。接下来,茂名市将加强宣传和加强培训。一方面,提高村民参与意识,加大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宣传力度及推进治理信息公开化,培育村民生态环境保护意识,提高其参与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村民投资投劳参与设施设计、建设、运维及监督管理等工作。一方面,结合我市各地镇村实际,积极组织开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业务知识培训,全面提升镇村管理人员技术水平,充分发挥基层干部群众作用,积极参与工程建设和运维工作。




07


提标扩面保障困难群众生活



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补助标准,是茂名市2023年十件民生实事之一。如今,茂名市已全面完成提标任务。
 
 

2023年以来,我市各地民政部门责任上肩,主动响应,积极配合,用心织密民生兜底网。对照民生实事工作清单,各地“挂图作战”,严格按照任务要求,准确把握建设标准,在强化资金支持和加强政策保障方面下功夫,凝聚民政强大合力,有序推进民生实事落实落细。
  

在提高低保、特困人员、孤儿和残疾人等困难群众的救助补助标准方面,一是我市各地已执行新的城乡低保和特困供养标准,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53元、300元提高到676元、311元,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完成提标任务;二是2023年我市集中和分散供养孤儿基本生活养育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2017元、1359元,艾滋病病毒感染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按分散供养孤儿保障标准发放,完成提标任务;三是我市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标准分别从原来的每人每月188元、252元提高到195元、261元,完成提标任务。
  

不仅如此,在开展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方面,我市共有2037户需要改造。各地民政部门深入基层“把脉问诊”,根据实际需求确定改造对象和改造内容、项目和标准,形成切实可行的改造工作方案。在此期间,市民政局紧盯项目任务和时间周期,坚持每月一调度,每周一统计,跟踪问效。截至2023年10月31日,全市已完成改造2180户(茂南230户、电白430户、高州500户、化州450户、信宜480户、滨海新区60户、高新区30户),超额完成改造工作任务。
  

接下来,我市将继续加强工作指导和协调,强化底线民生专项资金监管,确保各级下达的专项补助资金准确、安全、及时发放到位,同时做好适老化改造完成后续工作,督促各地加快推进竣工验收和档案整理归纳,以务实的作风和扎实的举措,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城乡低保对象最低生活保障人均补差水平分别从每月653元、300元提高到676元、311元
      

  • 特困人员基本生活标准不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1.6倍
      

  • 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开展适老化改造,完成改造2180户(茂南230户、电白430户、高州500户、化州450户、信宜480户、滨海新区60户、高新区30户)




08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2023年,我市将“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列入我市十大民生实事,目标任务为完成不少于3.3万批次食品抽检任务,达到每年每千人5.5批次,不合格食品处置率100%。2023年度,全市共抽检食品3.63万批次,超额完成民生实事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任务。
 

加强食品安全监督检测。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菜篮子”“饭桌子”,看似琐碎小事,却是民生大事。过去一年来,我市结合省食品安全抽检民生实事任务分工,坚持问题导向,探索创新食品安全监督抽检举措,着力增强食品安全监督抽检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系统性,扎实有效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
 

紧盯目标促推进。我市紧盯风险程度高、既往合格率较低以及消费量大的重点品种,瞄准保健食品经营聚集区、问题产品多发区、城乡结合部等重点区域内的小型超市、药店、专卖店、体验店、街边店和互联网食品经营者,有效组织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并定期收集汇总全市食品抽检数据,及时通报任务进展情况。同时,我市同步开展元旦春节食品专项、食用农产品专项、“你点我检”专项以及校园周边食品专项等抽检工作,对系统性、区域性和行业性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进行针对性排查整治。今年全市开展食品抽检“你点我检”22期,通过问检于民让消费者切身体验食品安全保障过程。
  

强化技术增实力。我市坚持把加强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作为食品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经过资质认定扩项,当前我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检验检测能力涵盖食品、药品、化妆品三大类别共5796个参数,其中食品检验检测能力参数5121个,检测能力位于全省地级市前列,为我市食品安全监督抽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注重质量保成效。从2023年6月起,我市每月组织对特定时间段、特定来源的样品进行数据抽查,数据抽查涵盖市、县两级组织的抽样检验,数据抽查总量1052批次,进一步提升食品安全抽检工作质量,确保食品抽检数据真实准确。同时,我市定期分析食品安全监督抽检数据,总结抽检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点,通过深度分析挖掘、狠抓结果运用、靶向指导监管等举措,不断凸显抽检“大数据”的使用效能,实现食品安全“智慧监管”。
  

及时公示强警示。围绕公众的知情权、监督权与参与权,我市定期向社会公布食品抽检信息,加大对问题食品的“曝光”力度,倒逼食品生产经营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引导消费者科学理性消费,有力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知识的知晓率,增强公众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已完成食品抽检36392批次,任务完成率106.38%。其中,农业农村部门完成10673批次,任务完成率114.39%;市场监管部门完成25719批次,任务完成率103.38%。




09


积极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为了让更多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我市积极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2023年,我市的目标任务为持续增加医养结合机构数,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超30%;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65岁及以上老年人城乡社区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超60%;完成2037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目前,我市已全部完成任务。
  

截至2023年11月底,全市医养结合机构数13家,较2022年新增2家,65岁及以上老年人医养结合服务率达33%;65岁以上老年人城乡规范健康管理服务率超60%;全市已为218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适老化改造,完成全年任务107%。



推动健康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摄 

过去一年来,针对县域和基层卫生健康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水平离群众的期望仍存在较大差距的问题,我市将“提升老年健康服务质量”列为五项专项整治内容,持续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做实做细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项目,实施老年人心理关爱行动;加强基层老年友善医疗机构建设,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落实老年人医疗服务适老政策,让老年人就医更加安心省心暖心放心;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加大对医养结合项目资金扶持力度,促进全市医养结合均衡发展;开展医养结合示范机构创建活动,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质量,做到实事实办。
  

与此同时,我市做好老年人健康素养监测工作。我市认真组织开展监测调查工作,采取分层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形式,对非集体居住的60岁及以上老年人共200人进行调查,了解老年居民健康素养水平和变化趋势,分析老年居民健康素养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提升老年人的健康水平提供循证和决策依据。我市还加强健康素养宣传,组织开展“健康素养学习月”活动,深入村居、社区,发动全市常住居民线上学习“中国居民健康素养66条+健康素养广东7条”并答题,全市分别有超过55万、139万人参与学习和答题;组织开展“好心茂名·健康大讲堂”宣读活动2433场,开展卡站示范宣传,以点带面将老年健康素养宣传工作覆盖全市角落。




10


围绕民生期盼打通“断头路”



2023年,我市着力推进市区“断头路”建设,目标任务为打通市区大园三路、双山八路、人民南五、六路等“断头路”,启动高凉北路、官山六路、大园六路建设。如今,大园三路、双山八路已于2023年上半年建成通车;人民南五六路已打通。高凉北路已于2023年11月底实施围蔽清表施工;官山六路已于2023年8月份进场施工;大园六路已于2023年12月份进场施工。
  

大园六路已于2023年12月份进场施工 通讯员 易剑梅 摄


道路是否通畅,事关百姓的切身利益。市领导牵头推进“断头路”建设,建立专门的工作协调推进联络群,细化打通“断头路”的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每周在群里通报、督办工作进展情况,紧抓进度、严盯落实。2023年来,我市通过周报通报及督办“断头路”建设进展情况40多次。
  

交通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市城管局、茂南区政府、市发展改革局、市财政局、市自然资源局、市发展集团等部门单位召开办公会议、联合深入现场调研、检查施工工地,积极沟通协调项目前期报批、征地拆迁、工农关系等问题,对部门难以协调的重点难点问题,及时研究解决,为项目落地施工提供要素保障。2023年来,我市召开市区“断头路”相关工作专题会议10多次。
  

随着大园三路、双山八路建成打通,官山六路、大园六路等“断头路”开工建设,我市中心城区路网结构进一步完善,缓解了周边区域交通压力,补齐了人行道、排水、照明等公共基础设施,把群众急难愁盼的“堵心路”变成“舒心路”,给老百姓带来实实在在的便利,有效提升周边城市形象和群众生活品质,得到了众多市民群众的支持和认可。市区“断头路”不断打通,充分彰显我市坚定打通“断头路”、整治路网不畅通问题的决心,是茂名市委、市政府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持续增进人民福祉,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的有力体现。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曾金妍 杨珮珮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