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评论员 蔡湛
近日召开的茂名市委十二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迈出促开放新步伐,坚持外贸外资一起抓、通道平台一起建,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
作为对外开放重要通道的茂名港口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据茂名日报日前报道,茂名港博贺新港区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加快推进势如破竹,码头上部主体结构全部完成,标志着这一港口建设重大项目施工达到预定节点,建成投用指日可待。
奋楫扬帆,向海而兴。依托大港口实现大发展,是现代经济不可违逆的一条重要规律。纵观国内外快速崛起的城市或区域,大都离不开以发挥大港口大进大出物流优势,实现生产要素优化组合,塑造自身独特优势的发展路径。建设南方大港,寄寓着几代茂名人梦寐以求的夙愿,凝聚着市委市政府以港兴业以港兴城的前瞻眼光和发展智慧。港湾和岸线是茂名最重要的资源优势之一,茂名港博贺新港区是国内少有的30万吨级深水码头,也是国内通往马六甲海峡最近的出海口之一。经过10年艰苦开拓,2019年3月,博贺新港区开港,煤炭、杂货等泊位相继投用,茂名拥有亿吨大港的梦想开始照进现实。由央企和地方合资的茂名石化博贺港码头有限公司建设的30万吨级原油码头是博贺新港区的核心项目,对提升港口吞吐能力赋能海洋产业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布一子而活全局的撬动作用。首先,能有效扩大原油进口能力。30万吨级原油码头泊位长度为404米,投产后原油年接卸能力达1300万吨,为正在实施的茂名石化炼油转型升级及乙烯提质改造项目提供资源支撑。其次,项目投用后能大幅提升茂名原油储备能力,有利于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降低炼化产业原油成本,增强石化产业竞争力。第三,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成后与现有的30万吨级单点系泊海上原油接卸系统联手营运,能有效增强原油接卸的抗风险和应变能力,丰富港口功能,完善港口布局,推动茂名港成为区域性能源大港和地区综合运输体系重要枢纽。因此,应当抓住融湾强带和湛茂都市圈规划的重大机遇,以跨周期、逆周期投资为抓手,加快30万吨级原油码头、10万吨成品油码头等项目建设,使亿吨大港功能齐全的优势得到全面发挥,成为打造广东沿海经济带西翼增长极的强大引擎。
发挥亿吨大港潜能,激发向海而兴动能,是拓展经济纵深的重要路径。依托港口优势,大批临港产业项目落子茂名加快建设,其中一批优势项目建成投产,进入投入产出良性循环。近日,目前世界最大的双燃料VLGC船“冼夫人号”,搭载着原料丙烯靠泊茂名吉达港区东华能源码头。正是依托港口优势,茂名建市以来最大的民营工业项目东华能源烷烃资源综合利用项目首期工程只用三年多建成投产,满负荷时日产1200吨聚丙烯产品,销往大湾区等市场,聚合级丙烯出口国际市场。目前投资65亿元的第二期项目正在加快前期准备,争取今年动工建设形成实物量,并与投资85亿元的丙烯腈项目、投资53亿元的粤西LNG接收站等重大项目形成绿色化工园区产业集群。道道全粮油加工项目发挥临港物流高效率低成本优势,投产一年进口菜籽62万吨,完成加工量58万吨,产出菜籽原油24万吨、菜粕34万吨。同时,投资2.5亿元的侨益粮食物流项目、投资12亿元的63万吨中储粮茂名直属库项目即将动工建设,茂名滨海粮油加工产业基地效应逐步凸显。由此可见,港口建设对经济纵深的扩大具有辐射和拉动作用。为了完善与港口联接的水运、铁路、公路、管道物流体系,我市先后投入100多亿元,建成疏港铁路、吉达大道、港口大道、公共管廊等项目,为发展绿色化工、粮油加工、装备制造等临港产业创造了基础条件和良好环境。其中,博贺疏港铁路是洛湛铁路通江达海的延长段,直接服务大西南经济腹地,货物可以从码头装上火车,北上我国中西部地区,也可以直接装船出海至东南亚地区,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有力物流支撑。可见,交通互联互通,是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一环,也是开拓港口腹地的必由之路。亿吨大港物流优势与配套交通服务融为一体,不仅增强茂名港口竞争力,成为扩大招商引资、做大海洋经济的加分项,更是发挥港口潜能、拓展茂名经济纵深的底气所在。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