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位于博金村的姚岳祥纪念馆曾作为革命据点。

姚岳祥纪念馆。
茂名网讯 茂名历史上有一个人,10岁中举人,17岁中进士,被当时的皇帝赞誉为“南国灵芝”,授都御史一职,并赐尚方宝剑一把。他就是以博闻强记、聪颖过人、爱国爱民而名闻朝野的明朝化州人姚岳祥。为了树立其威信,皇帝当着众官员的面扶其上马。化州一带民间有其精彩绝伦的传说,其家乡一带群众更以其精神为图腾,在当地党委政府领导下快马加鞭进行扎实的美丽乡村建设。
博闻强记,17岁成了进士
据《高州府志》和《化州志》等史料记述:姚岳祥(1561一1590),明万历年间化州东山人,字宇定,出生于书香世家,七岁通六经大义,十岁中庚午科举人,十七岁中丁丑(1577年)科进士,与沈懋学同榜,后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曾出任江西学政,鼓励和扶助汤显祖等参加科举应试,为国培养良才。姚岳祥学问精深,才思敏捷,过目不忘,出口成章,工诗词古文,下笔数千言,立等可就。万历皇赐称其为“南国灵芝”,时人称他为“神童”。他一生守礼护法,正直大义,关心民疾,为后世景仰。著有《玄珠集》抄本,流传南粤。《高州府志》(时茂名地区包括现吴川、廉江均属高州府辖)第三十七卷记述其事。
近日,茂名晚报记者深入姚岳祥家乡,发现东山博金、长岐长沙当地很多群众都能如数家珍说出姚岳祥“无字祝寿”“虾酱免贡”“跑马阅联”等优美传说故事,还发现村民为纪念他建的纪念馆,以及姚氏后人相关记述的“流水簿”等。
无字祝寿贴和走马观千联的传说
据传,当时朝庭上众臣见姚岳祥那么年轻,有点看不起他。一次恰逢皇帝寿辰,众臣知道姚刚从外地回没准备,想刁难一下他让他出丑,当着皇帝面,众臣起哄请他为皇上祝寿。姚岳祥不好推辞,眉头一皱略一思索,从怀中取出一张纸,看着纸,恭敬地对着皇上高声念起祝寿词来,七字一句诗,字正腔圆,诗意浓郁,文彩飞扬,思维严密,紧贴皇上心境和祝寿气氛,念了约十分钟且一气呵成。众臣听得入迷,不禁啧啧称赞,皇上大声叫好:“姚爱卿请呈寿词上来!”不料打开一看竟是白纸一张,上无一字……众臣更加佩服。经这次无字祝寿贴之后,万历皇帝明神宗对他更加喜爱。
有一次,姚岳祥无意参加了一次诗廊举行的咏联活动比赛。他不等招呼,自蹬彩马,持缰从右廊信步,慢慢转过左廊。按规定转过两次后,主持人叫声“回联”,就只能在此时开始把所看到的对联正确写下。姚岳祥不慌不忙伏在案上,笔走龙蛇,一口气顺次默出了五十个对子,中间只呷了两口热茶。他先后骑马巡廊五次,一千首对联都让他全部开列出来了。他边念边书,抑扬顿挫,一字不差,行云流水。两旁咏对的骚人墨客此时全都成了喝彩的观众。
为了进一步树立姚岳祥的威信,皇上还当着百官的面扶他上马赴任,称赞他是“南国灵芝”,敕封他为十三省都御史,赐尚方宝剑一把……成为化州古代历史上最年轻的京官。
故乡群众团结齐心搞建设
据悉,姚岳祥“因与内阁首辅张居正(历史上著名政治家、改革家。时明神宗年幼,朝中大小事务均由张主持)政见不合,愤而辞官返乡。”返乡之后一样忧国爱民,做了很多好事。却因“愤懑郁积成疾”,不幸去世,终年29岁。
据介绍,从史料以及相关资料等显示,几百年前,姚岳祥是从长岐长沙搬到东山博金居住的,因为他的祖上都在长沙。从这个角度说,博金和长沙都是他的故乡,大化州都是他的故乡。在博金,出于对姚岳祥的敬仰,群众为了纪念他所做的好事,在村中建有“姚岳祥纪念馆”等等。记者在博金姚岳祥的住宅遗址看到,现在遗址是村边一块坡地,有近千平方面积。听说早年也发现地下埋有一些古瓦古砖,化州市博物馆的工作人员来考察过。在长沙村,有1300多位姚姓群众,他们在这里安居乐业几百年,现生活小康之上,村民勤劳团结淳朴,制定乡规民约,尊师重教,在长岐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正进行扎实的新农村建设。而博金村也是一个有几百年历史的村庄,是化州著名的老区村,早年已建有偌大的灯光球场和群众活动广场,村道早已硬底化,村中奖教奖学之风劲吹,群众团结互助,开展多种生产经营,奔向美好生活。
茂名文史专家说,无论是东山博金还是长岐长沙,对于姚岳祥这样优秀的历史人物,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进一步挖掘其精神内核并发扬光大。现其好学上进爱国爱民的精神,已渐成了当地群众的精神图腾,鼓励着群众团结和谐、奋发向上,一起携手建设发展好家乡。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黄楚凡 通讯员 李尚忠 姚凌峰 黄文辉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黎雄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