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以“百千万工程”推进农村污水治理

时评8.jpg

特约评论员 蔡湛

大抓人居环境建设,有效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是全省推进“百千万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茂名现场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

走进高州市石鼓镇甘竹村委会官塘村,村口近30亩的连片荷池生机盎然,荷韵浓浓。水塘里飘来淡淡藕香,水塘边上浅灰色的水泥路从村口延伸到家家户户,地面干净无积水,村子处处整洁有序。在这样一片美丽莲池背后,是一组无动力村级水质净化系统,通过生态净化的手段,将生活废水变为用作耕种的“肥水”。

据茂名日报全媒体报道,日前召开的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推进会暨资源化利用模式推广会,推广了官塘村创新治污方式、实现美丽蝶变的经验。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化、美化、净化是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三个重要环节,互为依存,缺一不可,治污净化是其中不可或缺的基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内容,是推进“百千万工程”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我市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百千万工程”工作部署和要求,制定了《茂名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资源化利用工作手册》,因地制宜推广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与有效管控利用,并以“一村一策”的思路,打造了官塘村等一批生态化、资源化利用的治理典型,为铺开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树立了标杆,开辟了务实可行路径。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要有创新思路。乡村振兴既要面子更要里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事关农民福祉,是建设文明美丽乡村必须破解的一道难题。尤其是像官塘村那样的“小、偏、远、散”村庄,由于污水集中处理投入大、运营成本高,采用常规治污模式难以达到可持续发展效应。为此,政府相关部门和镇村干部转变治理思路,以资源化利用为方向,开发了集管网、收集池、五级水解酸化、沉淀净化、灌溉回用为一体的水质净化工艺流程。通过预处理设施及自然生态系统,对污染物进行吸附、降解,使污水中的氮磷等营养物供给农作物作养分,进行资源化利用,有效降低污水处理费用,提高水资源的循环利用效率。经过处理后生活污水收集率达90%以上,水质达到资源化灌溉标准。由此可见,思路一变天地宽,以往困扰村民影响村容的生活污水,经过资源化利用,变成农业生活离不开的宝贵资源。环保行业有句话叫“三废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官塘村将废水变成“肥水”的实践,就是对此富有说服力的例证。过去不少村庄面对治污设备投入大、运营费用成本高的困难望而却步,而官塘村治污采用生态自净就意味着不需上设备,建设成本低;无动力意味着免除后续运营高额电费的烦恼。官塘村生态化治污模式符合农村实际,便于推广复制,能彻底解决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这种从实际出发、讲求实效的治污思路得到村民的认可和称赞,得益于让农民切实感受到治污带来的深刻变化,使绿色发展理念走进乡村和农户。

治理农村生活污水是一场啃硬骨头的攻坚之仗,要有事不避难迎难而上的锐气,更要有因村施策善于统筹的智慧。官塘村治污,按地势走向,将全村划分为三个区域分别建设集污管网,将家家户户的生活污水收集到对应的污水池,在池中进行五级水解酸化和沉淀净化,再用于果园、稻田。由于向村民解释动员工作做得细致到位,工程在村民支持下,只用一个月就全面完工,将施工对村民生活的影响降至最低。更令人称道的是,官塘村将美化与净化结合起来,在建设治污管道的同时,建成三座小公园。小公园的空地下就是二千多米的集污管道,小公园外数十亩莲池成了天然湿地,不仅对水质进行自然净化,而且水中有机成分为莲藕生长提供充足养分,经过莲池自然净化,水又顺着灌溉沟渠,流向村中良田。这种顺应自然善用资源的治污方法,实现了资源利用最大化,不仅极大节约用地和治污成本,而且促进了乡村环境的绿化美化。目前,高州市完成农污治理的3731条村庄中,有2899条自然村采用了污水资源化综合利用模式,占比77.7%。可见,抓住“百千万工程”实施机遇,把农村污水治理这件民生实事办好,要有务实苦干精神和精益求精的绣花功夫。尊重生态自然,推动环境善治,人与自然才能和谐相处,这是官塘村治污经验给我们的启示,更是建设高品质美丽乡村的要义所在。

编辑:关杜花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