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牌。
茂名网讯 茂名坡、茂名塘、茂名仔——这些村名或地名,你见过吗?记者在长期采访中留意到,我市至少有4个自然村一片山头以“茂名”命名,且在地图软件上可以导航到达。其中高州市境内有3处,滨海新区及化州市境内各有一处。
高州市大井镇清垌“茂名坡”村
常走G207国道大井路段的读者可能会发现,在大井圩北不远处公路两侧各立有一个蓝底白字的“茂名坡”村牌。这个以“茂名”命名的村名引起了记者的兴趣,遂探访该村。
“茂名坡”村位于G207国道西侧,是大井镇清垌村的一个自然村。沿着不宽敞的硬底化村道走几百米,记者来到了该村的中心位置。村中草木青翠,不少人家都是大门不开,难得一见村中有人活动。记者在村中转悠,看到了正在家中育种苗的七旬大叔,但他对村名的来源及村中历史都不清楚,介绍记者去找年纪更大的老人家。沿着村道,记者过了村中一道桥,后来到河边一户人家,只有一位阿姨在家。问起村名历史,她也不知道,她告诉记者村中人居住比较分散,沿小山坡建房而住,姓氏8到9个之多。阿姨指着隔河相望的一座小楼告诉记者,住在那的一位爷爷该是最清楚村的历史的。
记者来到老爷爷家时,他正在拔门前的草。他热情地招呼记者进屋喝水。据介绍,爷爷今年86岁,名叫陈国尤,儿孙们在外工作生活,平时就他一人在家。陈爷爷家十分整洁,小院被打扫得干干净净。
据陈爷爷介绍,村中没有什么资料记载着村名的来源,自他懂事起,村名就叫“茂名坡”,也听说过以前村名曾经叫“茂盛坡”,但更具体他就说不出来了。村中有八个姓氏,都是从外地迁来的,如他家,就是他爷爷的时候从信宜怀乡迁来的。村中雷、谢、刘等姓氏都是从怀乡过来的。目前,该村有300多人,分散居住在多个小山坡下。
据介绍,陈家在“阿公”时从怀乡过来,到茂名坡后,再经历过到大井、祥山等地生活后再回到茂名坡定居到今。
说起村中历史,陈爷爷记忆最深的就是当年解放军经过该村,在村中住过。“当年解放军经过时,借村民的房子做饭睡觉,发现那户人家是女人在家的,他们就不进,住在外面。”陈爷爷说起这段往事,对解放军不扰民的行为赞不绝口。据介绍,当年他父亲及其他村民还为解放军挑过子弹,一直挑到化州宝圩才返回。
据了解,目前村中青壮年村民一般都是在外工作生活,现在在村中生活的以老少为主。
平山镇古塘村“茂名坡”
留意到平山镇古塘村“茂名坡”村,是记者在当地采访一座“残桥”后往古丁方向走时发现的。
这次专访“茂名坡”村从古丁方向进入,阳信高速正在施工中,让外人难以辨别路,几经问路后,才来“茂名坡”村。
进入该村,村民的房子租给了建路的工人居住。村中道路还没有硬底化,没有碎石的路段在雨后还有些泥泞。
70多岁的村中老人黎桂茂告诉记者,为何村名叫“茂名坡”,他们不知道。他们家是在1950年搬来,当时村中分为7个组。据说该村约有200年的历史。
据介绍,该村原为毛姓人家在此居住,后搬走。后梁、谢、付、陈、黎等多姓人家就从附近搬了过来住。当时村中田垌中没水用,他们就做水车引水,使田地能够耕作。目前村中人口约有200人。村中已有2户搬去了珠海住。
黎桂茂说,他们家族发展史从阳江到阳春、高州、平山,再到富地湾村。他家是1950年从富地湾村搬出,到茂名坡村居住生活的。对该村黎姓这个发展史,一位86岁的阿婆都可随口而出,对其他姓氏从附近哪一个村子搬过来的,他们也很清楚。
东岸镇石碑村“茂名塘”
东岸镇石碑村茂名塘,离东岸圩约6.5公里。记者跟着导航向石碑方向的乡道前往。从乡道入村,记者没看到村道口有“茂名塘”的村标。乡道要比入村的路要高出许多,村子建在一座小山脚下,村民的房子向山腰逐层建。记者在入村后第一间小房子处问了一位大哥,确定这条小山村就是“茂名塘”村。村子与乡道间是一片狭长的田垌,有几个村民分散在不同的田中除草。
村子不大,村道不长,站在乡道上就可以将村子尽收眼底。村道呈“Y”字样,从乡道上下来入村往左,是村中的主道,路面平坦,往右则是往山腰上走的陡坡路,只有数十米长,也已硬底化,数间房子沿此路左右修建。据年近60岁的萧大叔介绍,该村历史不长,是从附近的木礼村搬过来的,发展至今约有100人,均为萧姓,同一个祖公。据称,他是在这个小村出生的,而他大哥则是在石碑村出生,具体的村史,他就不清楚了。记者现场从导航搜索,木礼村离茂名塘村约3.3公里。
记者在村中观察时,在村中一座较大的房子前发现一位老爷爷,遂与其攀谈。爷爷很健谈,知道记者来意后,话匣子打开就说个不停,从革命时代的故事一直说到他60岁从村中职位退下。
老爷爷名叫萧广生,生于1943年。据介绍,他就是出生在这个小村子,当时没多少人。1958年实行“大食堂”时,村民们搬离村子,搬到了石碑村生活,在大饭堂吃饭。1961年体制下放,分队,19人分队出来回到茂名塘村,后来分田时是分了27个人的田地。
“1945年,我妈妈请来外公、舅舅等人,建了一座七间过的泥砖房,革命时期,高州有不少革命同志在我家出入。”对那时的革命同志的名字,萧爷爷随口而出,记忆犹新,对当时的革命故事,他向记者娓娓道来,并带记者去看了当年他妈妈手上所建的老房子,现在还保留了两间。
萧爷爷在分队后就在村中任职,直到2012年。1994年至2003年,他还为当地6个管区送报纸,当起“邮差”。据他介绍,村边的乡道,原来是一条往北通到信宜,往南往高州的小道,于1974年修建成大路。
茂名塘,这个依山而建的小村不大,而层次感极强,若加以风貌改造,必是一个有特色的山村。
滨海新区电城镇“茂名仔”村
在高德地图中,搜索“茂名仔”村可到达电城镇南坝石井自然村,在南坝村辖下的各自然村中,没有“茂名仔”村名。但该村及附近村的上一定年纪的村民中,都称石井村的一个片区为“茂名仔”村。
按导航来到地点后,记者从村中门前的铭牌看到,村名是“石井”村。当记者向一位在村小广场边坐着的阿姨问起该村的名字时,她称这里叫“茂名仔”村。记者再问一位八旬杨叔,他也说村名叫是“茂名仔”村。
关于为何当地是叫“茂名仔”村,两人都称“茂名仔”村的来源与数十年前到此经营渔业生意的茂名仔有关。数十年前,有茂名人来此买了一片岭地,建了三排房子,请村民来“做船”。约在30多年前可能是赚不到钱就撤离了。村中有群众就把当年茂名仔所住过的房子买下来,发展到今天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当年的样子已完全消失。
相对记者之前采访的“茂名坡”“茂名塘”村,“茂名仔”的现代气息就明显了。该村边就是海,六车道的博贺湾大道从村边过,大道往西走就到了博贺湾大桥。从村中漂亮的小广场出到大道约百米,硬底化村道与博贺湾大道相连。“茂名仔”村中一栋十层高的豪宅格外醒目,远远可见。据村民介绍,宅主人杨先生在新加坡经营生意,漂亮的小广场就是他捐款建设并请有专人打理卫生,保持环境干净。
记者从当地镇干部处了解到,在上世纪50年代,该处开了个养殖场就叫茂名仔,在上世纪80年代,该场已停止养殖,人员撤离。
化州市那务镇六村“茂名坡”
化州市那务镇六村有个地名叫“茂名坡”,这个名字不是村名,而是一片小山岭的名字,离它最近的自然村叫“南地坡”村。
记者按导航走,来到了那务镇六村一片小山头中间一间旧房子前。一位从山地上回来做午饭的阿姨告诉记者,附近这片山坡就叫“茂名坡”。据了解,这间老房子很有历史,这里曾经是公社时代的“南华农中”教学点,当年是本地有名的农业中学,培养出不少种植人才。据阿姨说,这里以前有更多的房子,后来拆了不少,目前这里是她们做饭午休的地方。
据记者观察,“茂名坡”各个山坡上目前种有不少果树,坡下有鱼塘,在一个山坡顶上建有房子,是开发这片山头的农业公司。
在当地,“茂名坡”的来源有着与潘茂名有关的传说。据村干部介绍说,这里取名“茂名坡”是因为当年潘茂名在此采摘过草药炼药救人,当地人民为纪念潘茂名而取名叫“茂名坡”。目前,这处“茂名坡”,他们正筹谋着综合发展,且制作出了厚厚的图册。记者翻阅得知,图册从茂名坡的来源传说、农业中学建设发展历史、山岭土壤含特色微量元素、目前种植的特色农业、当地的风水格局等多方面作了介绍。
茂名,是一座源于人名的城市。在我市,这几个以“茂名”为名的村名,现在的村中人说不出为何叫“茂名”,相信当年命名时一定有特别之处。
文/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光耀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