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见识云门祠,是记者去镇盛白沙村采访广东抗日四大名将之一邓龙光事迹的时候。在金灿灿太阳的照射下,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屋巍然耸立在荒草之中,在周围民居的映衬下,那高大厚实的红墙透露着鹤立鸡群的霸气。
见识云门祠,是记者去镇盛白沙村采访广东抗日四大名将之一邓龙光事迹的时候。在金灿灿太阳的照射下,一座古色古香的大屋巍然耸立在荒草之中,在周围民居的映衬下,那高大厚实的红墙透露着鹤立鸡群的霸气。邓龙光的曾侄孙邓康朝告诉记者,这座云门祠,就是邓龙光兄弟所建的家族祠堂。
五千多平方米的豪华祠堂
云门祠,座落于镇盛镇白沙茅朗村。邓康朝介绍,云门祠原是堂叔公祖、原国民党35集团军司令邓龙光和兄弟为祀奉其祖父邓云门所建,所以题名为“云门祠”。云门祠始 建于1935年,至1936年春竣工。该祠堂座北向南,背靠梅江,面对彭村湖,水暗花明,景色秀丽。整座祠堂,包括围墙内的附属建筑、果园、花圃、人工湖、马房等,共计占地面积5600多平方米,其中主体建筑面积为2200平方米。可以想象,如此高大雄伟壮观的祠堂,在周围一群低矮的泥墙瓦房中,当年是怎样的嚣张跋扈。 乍看云门祠,只见它的主体部分设计非常新颖,造型典雅,是座古今建筑风格结合的三门一体四合院式建筑。祠面宽三间,正门楣上隐隐约约似乎有雕塑的痕迹。面对记者的疑惑,邓康朝说,原来门楣上的确曾堆塑“云门祠”三字,这三个字是书法家所书,笔法雄浑遒劲;当年门侧有对联一副:“云际蟠龙见,门高驷马容”。据说这些字解放初期被铲掉了。
天桥凌空碧瓦飞檐中西合璧
因为正门早已被杂物丛草阻塞,邓康朝带着记者从云门祠的横门进入。踏着厚实的红砖地板,穿梭在四通八达的长廊,感受着树影摇曳的清幽院落,记者仿佛走进了时光倒流的民国时期。庭院内绿树扶疏,院中还矗立着一座两层的八角凉亭,祠堂内外墙均用红砖砌成。据悉,当年广州富裕人家和外国人的别墅,基本上都是用红砖砌的英式红房,所以邓龙光也如法炮制。那些水磨红砖在时间与风雨侵蚀下,外墙已经斑剥,用手轻轻一刮,便有细碎的粉屑掉下,散发着一种沧桑的味道。 云门祠后进一列七间为钢筋水泥结构两层楼房,叫“禄位楼”。楼东西两侧各有一座两层炮楼。禄位楼是整座建筑物的中心,高踞于东西廊屋和前座之上。院内三面瓦房与楼台成一水平线。院子中央耸立的两层八角亭上层与禄位楼正堂之间有一道天桥凌空飞架,把亭、楼连成一体。凉亭碧瓦飞檐,像一把绿色罗伞,在祠堂上空张开,显得格外醒目壮观。东西廊屋和前座瓦檐上均有阳台相互连接,与天桥、凉亭相通,构成一个倒写“凹 ”字回廊。楼内小道还设有阶梯,并一直与其他房间贯通,其巧妙之处,令人惊叹。从小道往下看,屋内屋外的风吹草动尽收眼底。院内雕梁画栋,围栏均雕刻花草描龙画凤。登亭纵目,仿佛游荡在远离尘世的时空里。 水泥钢筋均为当年英国产 邓康朝说,云门祠由本地建筑师邓桂记负责设计和施工,招收本地泥水工匠和民工建造。邓云门之子邓秀川负责总监管。整座建筑所用的材料,如水泥(即当时的红毛泥)、钢筋,均为英国产,从广州购入,水泥、钢筋从广州运至水东后,雇用当地壮年民工用牛车从水东拉回;而承托瓦面所用的木材,派出专门人员进驻信宜深山老林挑选裁定,从水路运至梅录再转至水东运回。所购的木材不论大小,均加工裁定为基本统一的规格。整座祠堂的屋顶横梁大小规格基本一致,屋顶瓦面重叠四层以上,坚固耐用。在“禄位楼”上方的所有横梁均用油漆处理加工过,至今色泽仍然保存较好。由此可见整座祠堂用料之精良,结构的稳定和坚实是不容置疑的。
邓家后人述说显耀历史
据邓康朝讲述,他的曾祖父辈邓达逵(字云门),即邓龙光的祖父,是当地的大财主,在当地享有较高的威信,于1891年5月去世。邓达逵生有一子邓秀川,即邓龙光的父亲。邓秀川时任梅录商会长,生有5子,邓龙光排行第四。五弟邓鄂,留法国毕业后回国,任团长、副师长、师长,兼高雷守备部队指挥官、第六十四军副军长等职。邓氏家族是茂名大族,当时很多人在当地任高官和富商人。邓龙光是家族之光,广东粤军四大抗日名将之一。邓龙光最大亮点是在1938年南京保卫战中,带领83军杀出重围,保留了抗日力量,在途中还收复芜湖,给日军重大杀伤。 邓氏家族为显耀自己的门第,逐于1935年建云门祠供奉祖先。当年的云门祠气势非凡,门庭若市,专职工人就有数十人。在抗日战争时期,邓龙光和其他人士还在云门祠商量过抗日之计。
亟待修复的保护文物
云门祠建成后,邓龙光搜集购买了珍贵书籍《万有文库》存于祠内,《万有文库》于1946年高州“秀川图书馆”建成后赠送给该馆。秀川图书馆位于高州市文明路,邓龙光倡议建造,并以其父亲秀川之名命名。建设资金由邓龙光投资外,还得到县城居民、教师、学生的资助。在上世纪90年代末期,该书因图书馆火灾而烧毁,今仅北京存有《万有文库》一套,极为珍贵。 全国解放后,云门祠曾做过粮仓,举办忆苦思甜泥像展览;60年代后期至90年代初期,云门祠是白沙乡及附近子弟(包括高山、黄竹等)的读书圣地——白沙小学。1986年8月21日云门祠被茂南区人民政府批准为县(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茂南府[1986]13号)。遗憾的是,云门祠在岁月的风雨的 侵蚀下,开始陈旧残破。记者通过楼道走上楼顶时,已感觉到砖瓦和木板的隐隐动摇。刘康朝感叹说,要修葺这样一座大宅,单凭邓云门后人恐怕难以实现,对于这座文物的的修葺保护,他也是一脸茫然。
策划:吴菡 文:车杰蓉 图:黎雄
编辑:车杰蓉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