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茂南区鳌头飞马村,至今传颂着革命女烈士李嘉的感人事迹。她勇于冲出封建地主家庭,加入抗日队伍,在飞马播下燎原之势的革命火种。她敢作敢为,坚贞不屈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
李嘉(1918-1946),中共党员,原名李绛云,出生于电白县坡心镇高圳车村。曾在张炎将军的“战时妇女服务队”开展各种抗日工作。1939年协助郑奎发动飞马起义,1942年,任高州中学地下党支部书记,同时负责全县的妇女运动。1945年任茂南抗日游击大队后勤正副主任。1946年2月,与丈夫在阳江被国民党反动派杀害。
在茂南区鳌头飞马村,至今传颂着革命女烈士李嘉的感人事迹。她勇于冲出封建地主家庭,加入抗日队伍,在飞马播下燎原之势的革命火种。她敢作敢为,坚贞不屈的故事一直激励着后人。近日,在鳌头镇有关负责人的带领下,记者来到鳌头飞马村,寻访这位女英烈的革命踪迹。 八旬老村长回忆英烈事迹 在鳌头镇,记者参观了“革命事迹展览馆”,里面有李嘉烈士的肖像。该馆的管理人员陈苏是位退休老师,他今年78岁了,但是,他对李嘉的成长史和详细的牺牲情况并不是很清楚。在他的建议下,记者来到飞马村,几经周折,找到认识李嘉的老村长郑信辉。 郑信辉今年80多岁了,年青时曾参加过游击队,对李嘉的事迹,记忆犹新。在郑信辉的印象中,李嘉个子很高挑,眉清目秀,能说会道,非常能干。李嘉和丈夫牺牲后,他们的儿女成了孤儿,解放后,李嘉的弟弟李灏(原广东省副省长、深圳市市委书记)把孩子接走了。此后,李嘉的后人再没有到过飞马村。
同志们喜爱的“抗日大兵”
1918年1月23日,李嘉出生于电白县坡心镇高圳车村。刚出生40天,母亲患重病,父亲只好把她送给鳌头飞马村的姑妈郑李氏抚养。 李嘉16岁时,与吴川县兰石的梁之模结婚。年少夫妻,虽是盲婚,但很恩爱。婚后不久,梁之模考入广州中山大学附中高中部就读,后以优异成绩直升中山大学英语系。李嘉也于1935年考入茂南中学读初中。每年寒暑假回家,梁之模都带回许多进步作品引导李嘉阅读。这为李嘉后来投身革命做了思想准备。 “七七”卢沟桥事变后,李嘉写信给梁之模,表达抗日救国的壮志:“欲乘浪里破长风,投笔从戎壮志同。愿教青山染碧血,他年化作杜鹃红。”李嘉投考张炎将军夫人郑坤廉在梅菉主持成立的“战时妇女服务队”。李嘉满腔热情发动群众组织识字班、儿童歌咏队,开展各种抗日活动。因为她个子高,男人风度,讲话声音响亮,敢作敢为,乐于助人,深受群众喜爱,同志们给她起了个雅号,叫做“抗日大兵”。
飞马播下革命烈火
1939年,张炎率部到高州城,李嘉调到妇女总队工作,1940年4月在妇女总队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同年7月,党组织派她回飞马村开展党的工作。在李嘉的教育下,李嘉的继兄、国民党飞马乡乡长郑奎秘密参加了中共。李嘉播下的革命火种不久便成燎原之势,飞马成为粤西地区有名的革命根据地。 1942年暑假,党组织指示李嘉回高州工作。她投考了高州女师,在该校任地下党支部书记。她以学生自治会为掩护,组织进步同学阅读《西行漫记》等进步书刊,组织各种抗日宣传活动。李嘉又利用国民党军长邓鄂为其姨父的关系,介绍丈夫梁之模到邓家做家庭教师。李嘉也随之住进邓公馆,暗地里搜集情报、掩护革命干部和开展统战工作。 1944年春,李嘉夫妇回到飞马村协助郑奎组织乡兵起义。及后,各地武装起义相继受挫,组织安排李嘉夫妇到阳江县(今阳江市)隐蔽,以两阳中学教师身份为掩护开展活动。
在阳江拒绝引诱从容被捕
李嘉夫妇撤到阳江后,邓鄂曾几次托亲戚转告说:“只要签个字,可以保证无事。”但李嘉夫妇坚决拒绝引诱。1945年,阳江国民党县长肖仲明专门向邓鄂汇报了有关侦查李嘉夫妇在阳江出现的线索。1946年2月18日早上,大批军警封锁了江城北门街,包围了李嘉夫妇住地。 据李嘉儿子后来的回忆说,当时军警包围李嘉夫妇住所后,一名头目说:“肖县长委托我请梁先生和太太过府一叙!”梁之模淡淡一笑:说:“我们一定去!”李嘉正在给女儿换尿布,随后抱起女儿背对着军警给女儿喂奶,同时把未满6岁的儿子叫到跟前,说:“孩子,爸妈要出去几天,得把你和小妹妹留在家里,你害怕不?”儿子说:“我不害怕!”李嘉说:“对,好孩子是不会害怕的,不过你要看好家,看好小妹妹,懂吗?”“我懂……” 李嘉抱起床上的小女儿使劲地亲了一下后,又放回床上,自己整理了一下头发,在旗袍外加了一件外套,然后拉起儿子的手,叫儿子跟爸爸说再见,儿子说:“爸爸再见!”梁之模凝视了一下儿子的小脸,叫他也跟妈妈说再见。听到儿子说“妈妈再见!”李嘉脸色很严峻,深情地与丈夫对视了一眼,夫妇俩就肩并肩地跨出了大门。 当天晚上,李嘉和梁之模的好友带着他们未满6岁的儿子和未满半岁的女儿到拘留室看望他们。儿子惊恐地看着戴手铐脚镣的父母,流泪喊叫:“我要爸爸妈妈!”女儿则哇哇大哭,嗷嗷待哺。作为父母,应该是心碎了!可他们把革命利益看得高于一切,义无反顾!李嘉、梁之模同时挥手,叮嘱好友把孩子带回去。
大义凛然夫妇同赴刑场
1946 年的春天,乍暖还寒。阳江、高州的中共地下党组织全力发动各界知名人士组织营救李嘉夫妇。亲戚们也纷纷赶到高州邓鄂家里求情,可邓鄂假装吃惊地说:“有这么一回事么?我还不知道呢!等我了解一下。”便外出躲开了……慑于李嘉夫妇政治影响的威力,慑于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师生员工的压力,国民党对李、梁不敢作公开审讯和处理。
1946年2月23日,警察押李嘉、梁之模上船,说是从水路去高州,把他们移交给七区专员公署处理。24日傍晚,在路边小铺吃饭时,李嘉发现警察向当地群众借锄头,当即明白了国民党的阴谋。她站起来对警察说:“你们也吃饱点,干活的时候要利索些。我早料到你们会下毒手的,这没什么!请诸位回去转告你们主子,今天的血债,明天是要偿还的!”当晚,在烟墩岭山坡上,随着反动派罪恶的枪声,夫妇二人相拥倒在血泊中……李嘉和梁之模牺牲时,均年方28岁。 播火者把年轻的生命当火把,使在黑暗中徘徊的人们看到了光明!
策划:吴菡 文:车杰蓉吴祖光 图:吴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