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又见化州

摘要:

四十五年前到过化州,是昨天的事。

■陈勇志

四十五年前到过化州,是昨天的事。

四十五年后再游化州,是今天的事。

此次化州行,目的有三:

一是文友情。我和化州劳小颖老师素未谋面,只是在微信群里有过笔谈。但近一年多来,她不声不响地帮我修改润色拙文和投稿,让我七篇拙文陆续见报。当知道是劳小颖文友的费心,我对小颖老师人品产生极大的敬意。于情于理,我得面谢。

二是食为天。我是位老“吃货”,对化州牛杂和隔水蒸鸡慕名久矣,于是决心趁此次化州之行,了却食愿,以不枉此行。

三为逍遥游。毕竟有四十五年未到化州,是时候去看看化州城区的沧桑巨变,以饱览鉴江沿岸化州段的秀美风光!

基于以上理由,我决定来一次赏美景品美食之化州游。于是向文友“两条木”发出邀请,请他俩同行。恰好莫莫有空,于是四人一车早出高城,朝化州方向,绝尘而去。

导航指引我们来到牛杂店,远远就见小颖老师正领着自己的夫君前来迎接,令我们几个文友很感动。互致问候坐下寒暄间,我打量着初次见面的小颖老师。只见已是中年的她一身碎花粉色长裙,满脸温润祥和,举止中无不透出长期从事教师职业所造就的进退有度和优雅大方的气质和风范。话语间让人有种满满的亲切感,让人不由得生出敬佩和舒服之感!看得出小颖老师对自己的生活十分满意,有极高的幸福指数。

闲聊间,牛杂上桌。先是人前一碗汤,然后是称斤切块上碟。我这个粤人对汤的品位自认不差的,见汤清如水却香气冲鼻,心内顿生好奇。不顾汤温,俯首低头吸一口,嗬,骨头熬出的靓汤居然有一股鹅鲜味,清冽可人,入口方知内涵之优质。牛杂小块却香入骨,脆而不韧,连我这老翁也可轻易嚼碎,不费劲。

猛抬头,瞅见花心木正对着一碗汤一碟粉,边高喊“靓女加汤”边对牛杂痛下“杀手”。看其表情,我敢断定他是野草转世,前生被牛摧残得惨不忍睹,实在气不过,今生来报仇的。要不,何以会对牛杂这般狠呢?

早餐毕,小颖夫妇陪着我们来到鉴江河畔的文光塔下。

文光塔,化州“八大景观”之一,原塔建于明朝,重建于清道光十七年(1837年),2017年易址重建于市区东堤南路,鉴江河畔文光公园内。塔为八角形,为仿清形制设计。九层之尖直插蓝天,每层四个窗龛上分别镶嵌着以化州“三奇八景”和中华文化“二十四孝”为主题的石雕,意味深长!

小颖老师的夫君才高八斗,他用对家乡的深情热爱和深厚的化州历史知识,绘声绘色地向我们这帮高州乡里讲述了化州古时流传的“黄蜂为媒”“美女摄夫”和“飞梁就树”奇闻。随着对“三奇”故事的了解,我们对化州的千年历史有了更深的认识和敬意!

文庙,是供奉“万世师表”孔子的神圣地方,更是中国读书人的精神“图腾”所在。化州也有座千年历史的文庙,且修整保护存续得甚好。

在小颖老师夫妇俩陪同下,我们来到了宝山南侧的化州孔庙。史载化州孔庙始建于宋绍兴年间,历经元、明、清续修、重建,距今八百余年了。时至今日,历经多少岁月的风风雨雨,孔庙仍保留着不少文物古迹。孔庙里最值得称道的是大成殿后那座二层楼高的尊经阁,内藏有《十三经》《廿一史》《史鉴纲目》《通典》等古文典。可是不开放,故无缘一睹芳容,惜乎哉?可惜也!

遍览风光,感悟历史。不知不觉间时过正午,我们辞别孔庙,匆匆出门前往笪桥寻找今日心心念念的隔水蒸鸡。今天看来也只有这个鸡,可解我们食之欲望了。

隔水蒸鸡,原是广东茂名、湛江地区的一道名菜。化州人在原有制作方法基础上加以创新。挖空鸡内脏后,塞进香菇虾米等配料,整鸡置于盘内,然后放进有一定量开水的锅里,文火加热慢蒸,时间火候很重要。利用沸水蒸气将鸡蒸熟,出来的鸡肉既鲜美香滑,又性情温和,宜人可口,食之胃口大开。

一场食鸡风暴刮过,人人鸡足饭饱。俗话说“客走主人安”,我们该向主人道谢并辞别了。

一路上,车内散发着小颖老师夫妇赠与的化橘红香气,仿佛是小颖老师的爱心在延续。我脑海里不由涌出这样一段话来:“一个外地人如果恋上化州,起点应在美味牛杂,假若爱上了化州,浓情之源头必出自隔水蒸鸡,最后若选择在化州终老,那一定是受鉴江两岸秀丽风光的诱惑,双脚挪不动了!”

只是不知我的这个观点,可有化州人反对?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