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探讨解决农村留守学生沉迷手机的办法

摘要:

王如晓(市区)

现在,农村留守孩子沉迷手机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现象。特别从2020年疫情以来,学生上网课开始之后,家长们已经感觉到孩子已经离不开手机了,有时半夜起来,发现孩子还在背着身打王者荣耀游戏。据多所农村学校老师反映,目前,至少有超过40%的留守儿童都有专属的手机。这些老师反映的问题比较集中而且典型:在学校或家里学生偷着玩手机,根本管不住,尤其是留守学生更为普遍。

尽管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都强调“不允许学生私自带手机进校园”,但老师们发现,学生总能像变魔术一样,把手机藏在身上或行囊里,轻松地逃过检查。更让老师头疼的是,同学们组建了一个个游戏群,三分之二的学生都在群里,其中包括成绩好的学生。放学后,学生们会在游戏群里交流游戏装备和升级技巧,比赛打游戏谁得第一,得第一者被捧为“英雄”。为此,老师们感到非常无奈和困惑,有苦无处诉:“现在和过去相比,学习条件真的不知道好多少倍,但是学生成绩反而不如以前了,农村学生成绩的下降速度比城市孩子更快,其中重要原因就是沉迷手机。”老师们普遍抱怨:“现在老师真的越来越难当了。每天不仅要教学,还要跟学生斗智斗勇,阻止他们玩手机,可是,能有什么办法呢?学生及家长权利意识很强,知道学校的软肋——不能补课,不能打骂,不能开除。”

现在,不少农村学校的家长也抱怨说:“孩子回到家后第一件事就是玩手机,甚至不写作业,家长尤其是爷爷奶奶无法管教,有些孩子甚至会拿自杀威胁家长”。不少家长反映,自己夫妻俩常年在外打工,一年只能回来三四次,孩子只能跟老人在家生活。疫情防控期间,老师要通过手机进行在线授课和考试,并且学生还需在微信群中看老师布置的作业,并上传完成情况。由于很多老人不识字,也不知道如何使用手机软件,于是只能把手机全权交给孩子,这也加剧了孩子沉迷手机的现状。对于家长而言,他们也很难判断孩子使用手机的目的是玩游戏还是学习,让一些家长感到十分沮丧。

有不少农村学校家长认为,自己长年外出打工,每年只能回家待几天,错过了对孩子的陪伴时间,一直觉得对不起孩子,为了补偿孩子,往往顺着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变相纵容孩子电脑上网,长时间看电视或玩手机。也有部分家长认为,过去几十年,父母和自己在孩童时可以三五成群在村里捉鱼、摸虾、掏鸟、做游戏、跳皮筋等,现在孩子不能这样做了,也没有这种条件了,所以只能沉迷电视、手机游戏等,出现这种情况也可以理解。笔者认为,孩子沉迷手机不单是家长责任,也是社会大环境造成的。家长们感到十分担忧和无奈,明知道这样不行,但苦于没有好的对策而放弃。有的家长担心,如果用强硬的手段直接让孩子杜绝手机,孩子很有可能走向极端。

据有关媒体报道,近年来,中国农村青少年的网民数量约为1亿。令人担心的是,近一千多万自控能力差的农村留守儿童,成为了网络成瘾的首要受害者。这些孩子越来越依赖网络,整天盯着手机,变得沉默寡言,有些陷入了抑郁、自闭的状态。最近一份调查报告显示,在节假日期间,农村未成年网民玩游戏时长每天超过5小时,比城镇高出4个百分点。

手机,正在逐渐侵蚀农村孩子的生活,后患无穷。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加以控制,会耽误几代人,乡村振兴大事业的功绩会大打折扣。所以,如何寻找“农村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解决办法”,应该成为社会的共识和责任,尤其是学校、老师、家长、乡镇、村委以及相关职能部门都应该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为解决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笔者认为:

第一,以学校为中心,将手机与网络管理常规化,加强留守儿童及其监护人网络教育。

可以将手机管理教育纳入课程,以学校为主,加强对留守儿童和他们的监护人的网络教育,增加家校协同管理手机的能力。比如,在思政课上经常进行以手机为主题的专题教育,探索建立防手机沉迷作文课,评选优秀作文,让中学生认识到沉迷手机的危害。对家长的教育目的是让监护人(尤其是老年人)充分意识到在家庭中严格手机管理、教育孩子合理使用手机的极端重要性。学校还可以通过召开家长会、定期家访等方式教育家长,就手机管理的方式进行沟通,达成共识,达到课内课外教育的相结合。

第二,在留守儿童占比较大的农村学校,探索校内手机管理的各类有效措施。

为了扭转手机管理的失控状态,建议有条件的中小学校探索配置探测器,尽可能杜绝手机在校园出现。加强校内巡查力度,不定时在课堂或课间巡查。在寄宿制学校中,加强夜间就寝后的巡查。在管理难度特别大的学校,还可以聘请专门团队,学校聘请武警公安学校出来的学生、退伍军人组成“教官团队”,参与手机管理工作,应该很快就取得很好的效果。

第三,探索将手机管理工作延伸至课外,最大程度减少留守儿童接触手机时间。

课外时间,尤其是寒暑假等长时间假期,是留守儿童沉迷手机的“黄金时间”,需要加大管理力度。在重要节日来临时,给小学低年级学生布置手工类的实践作业,给高年级学生布置家庭劳动类的实践作业。农村中小学还可增设第二课堂,利用已有师资力量,开展多种形式的素质教育课程:如思想教育、劳动教育、历史教育和美术音乐体育等。既将留守儿童课外时间利用起来,让他们远离手机,同时又能促进留守儿童的全面发展,补上素质教育的短板。村委会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中心的作用,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活动内容:比如球类、棋类、音乐、书法、美术等,以丰富孩子们的课外生活。

第四,政府要加强监管措施力度,为留守儿童创造一个绿色的网络环境。

互联网发展不仅关系经济,更关系儿童成长和国家未来,具有战略意义。各地方网监部门可以采取一些如限制未成年人游戏时间等监管措施,监管范围仅限于游戏。但是短视频、直播等方面监管力度不大,未成年人通过刷视频、看直播等沉迷网络、沉迷游戏,其中所传递的信息与价值观念鱼龙混杂。建议监管范围要从游戏扩大到短视频、直播、网络小说与社交软件等。同时进一步立法和出台政策强化互联网企业内容审核责任,为留守儿童创造绿色网络环境。

第五,相关部门要提高问题发现和干预能力。

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提出要对未成年人进行网络保护。政府相关部门要对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保持密切关注和引导,发现存在严重手机沉迷等异常状况时,需要及时介入干预,防止更为严重的身心健康问题发生。在干预过程中,多元力量协调非常重要,要结合政府(共青团、关工委、妇联)、学校、家庭、社区、医院、社会组织等力量,共同为这一善举献计出力。

第六,充分发挥父母是教育孩子的第一责任人的作用。

如果有条件的话,父母应该尽量将孩子带到自己的身边,避免陪伴性缺失。父母的陪伴和亲子互动可以减少孩子接触手机的时间。当与孩子在一起时,家长应该尽量少使用手机,并以身作则,这比单纯的说教更有效。如果实在无法将孩子带在身边,应该与孩子约法三章,由爷爷奶奶等长辈将手机保管起来,并制定一些规则,严控孩子玩手机的时间,使手机只能方便学习服务,回归它的正面功能。

解决中小学生沉迷手机,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日之功,必须有打持久之战的思想准备,一步一个脚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方能事半功倍。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