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喝茶吟诗慢生活

摘要:

人称大叔的我,今年六十有六。平日喜欢泡杯茶水,看着茶香氤氲浮生,边喝茶边写点文字。

■郑立华

人称大叔的我,今年六十有六。平日喜欢泡杯茶水,看着茶香氤氲浮生,边喝茶边写点文字。再就是,说的人文一点,默默地吟上半首诗:“青丝白发一瞬间,年华老去向谁言。春风若有怜老意,可否许我再少年……(元·李之仪《咏苍髯》)”意在平复一下退休后的复杂情绪。

一晃,喝茶已有四十多年。二十来岁到钢厂上班,火红的钢坯,在身边穿梭,上千的温度,令汗水不住地往下淌,这时候喝水是为了补充水分,不至于脱水。刚开始我只喝白开水,结婚后,妻说可以喝点茶叶水,一来茶能减轻疲劳,二来茶有利尿功效。于是买了市面上最普通的炒青茶,普通到茶叶泡出来有点像杨柳树叶子。后来,同事之间一来二去,学会了抽烟。一边抽烟,一边喝茶,感觉是一件挺有“趣”的事。这不,逢年过节,朋友聚会,一杯茶,一支烟,拉近了距离,联络了感情,还聊出不少故事来。今天身边能有几个朋友常来常往,就是那些年积攒下来的缘份。然而误打误撞十六年前戒了烟。那天妻女评价我的举动说,吸烟有害健康,烟壳上都写着呢,再说以后家里还要有小孩子。

如今烟不抽了,茶还要继续喝。我喝龙井茶、碧螺春茶,也喝苦荞茶。茶叶是女儿给买的,据说喝茶可以修身养性,调节生活节奏,再加上行文吟诗这一点点爱好,退休后,倒也不觉得特别无聊和别扭。

当然,茶要一口口喝,字须一笔笔写。所谓慢行生活,一切都顺着自然走,不急不躁的样子。于是每当有个意象从茶香从字里行间浮上来,我就想吟上一首诗。说到诗,最近找了几首咏老诗放在书桌上。其中有唐代诗人王昌龄的《河上老人歌》:“河上老人坐古槎,合丹只用青莲花。至今八十如四十,口道沧溟是我家。”说的是河上有一老人坐在竹筏上,八十岁了,看上去像四十岁的样子,原来他用了青莲花做成的丹药,还说人老了大海苍天就是他的家(归宿)。如此豁达的心态,我想老人一定能寿比南山。有唐代刘禹锡的《酬乐天咏老见示》:“人谁不顾老,老去有谁怜。身瘦带频减,发稀冠自偏。废书缘惜眼,多炙为随年。经事还谙事,阅人如阅川。细思皆幸矣,下此便翛然。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有宋代的王溉《老人村》:“山前老泽经行路,百岁翁翁犹健步。非仙非佛非鬼神,不识人间盐与醋。嗜欲既浅亦机深,窟宅宜与仙家邻。”从这些诗中可以看出古时候的老年人也是非常注重养生和情操的。这些诗告诉我们不要害怕年老,发稀、身瘦只是年老的一个表象,老是自然规律,并不要有人来怜悯。

读过几首咏老诗,为之前的恐老怕老而惭愧。怕什么呢?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大抵,是怕被人遗忘吧。其实自己并不孤单,老伴、女儿女婿、外孙女日日陪伴,日子跟往常一样平静,该吃吃,该睡睡,大可以把心放平放正了,享受一份天伦之乐。

喝茶,我偏爱绿茶,还偏爱用玻璃茶盏冲泡出它们清澈的茶色来;吟诗,我偏爱中华文化的魁宝——唐诗宋词,她们就像一座丰碑屹立在心中。每每捧读,我的心就在那平仄起伏的韵律中得到滋养。平日,或出门散散步,或坐下来喝杯茶,再就是写点文字,吟上两句诗,“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的这句诗终于还是和我扯上了关系。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