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人文 > 文化时空

数量创新高!70项目申报茂名市级非遗

本地非遗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摘要:

高州薯包籺、电白猫屎糖、茂南糖画、信宜古粽……这些藏在淳朴的生活中、童年美好记忆里的熟悉味道,你还记得吗?

6453b0984f3cf.jpg

猫屎糖传统制作技艺

6453b776e6885.jpg

高州深薯糕

6453b09dbfb30.jpg

龙眼肉传统制作技艺

6453b099d79c5.jpg

茂南糖画传统制作技艺

6453b09fdfabd.jpg

精美的榄雕

茂名网讯 高州薯包籺、电白猫屎糖、茂南糖画、信宜古粽……这些藏在淳朴的生活中、童年美好记忆里的熟悉味道,你还记得吗?

近日,记者从茂名市文广旅体局获悉,这些美食的传统制作技艺正在申报茂名市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本批次申报项目达到70个,数量创下历次申报之最。

重点挖掘美食、民俗文化等方面项目

近年来,茂名高度重视非遗项目的保护发掘和开发利用,启动了非遗“倍增计划”,全力推动茂名市第七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

“记得小时候我们经常能吃到糖画,现在市面上已经很少了,这些传统技艺逐渐消失在我们的视线中,所以我们要迫不及待把它们重新‘捡’回来。”茂名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很多传统技艺的传承人都不知道自己从事的技艺是很珍贵的,这需要文旅部门去引导、挖掘。

自第七批市级非遗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启动以来,茂名市文广旅体局高度重视,及早着手,采取多种措施全力推进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建设,由领导带队对各市(区)点对点靠前开展业务指导,对推荐项目遴选、申报书填写和申报视频拍摄等内容进行周到、耐心和细致的服务和指导,更加规范地推动非遗项目传承发展。目前推荐申报工作正在评审审议中。

记者留意到,在本次申报中,对涉及“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方面中的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等文化予以重点挖掘,且对体现大众实践、覆盖面广、民众参与度高的项目,如美食文化、民俗文化等方面进行重点推荐。

在化州,本次推荐申报第七批市级非遗项目共12个,类别有传统技艺和民俗两大类,其中以非遗美食居多。

在高州,高州薯包籺制作技艺、高州深薯糕制作技艺、龙眼肉传统制作技艺、径口麦芽糖传统制作技艺等8个非遗项目申报,仿如一桌“非遗宴”。

在电白,美食文化也唱主角,推荐电白墨鱼饼、电白猫屎糖、电白澳内海虾皮制作技艺、水东芥菜制作技艺、水东鸭粥制作技艺等12个非遗项目申报。

茂南深入挖掘鳌头印籺、荔枝酒、茂太丰酒、茂南猫屎糖、糖画等非遗美食和古荔园、籺印饼印等种植和制作技艺,引发人们的浓浓乡愁和共鸣。

信宜推出沉香、信宜凉粉、古粽、镇隆桂花肠、镇隆鱼古等广为人知的非遗项目,用熟悉的味道勾起大家深藏的记忆。

当下,茂名已逐渐形成政府主导,文旅部门牵头,非遗保护中心实施,其他部门积极配合,社会广泛参与的非遗工作格局,全力推进“记住茂名乡愁工程”,让茂名本地非遗文化焕发时代光彩。

“非遗+旅游”展现非遗活态魅力

纵览茂名历次市级非遗推荐申报,本次申报数量最多,达到70项。这既是实施非遗“倍增计划”的直观体现,也是近年来茂名不断挖掘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全面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创新和利用取得的成效。

作为“好心文化”重要的发源地、兴盛地和传承地的茂名,近年非遗项目犹如繁花绽放。高州木偶戏、化州跳花棚、冼夫人信俗、潘茂名传说、八音锣鼓、木刻画、竹编、洪拳、高脚狮、飘色等闻名遐迩,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其内在的传统精神、智慧与理念超越时间跨越地域,影响深远。

据茂名市文广旅体局统计,当前茂名市有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3个,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2个,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72个个,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69个。相较2019年底,市级和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基本实现了倍增。

这些年,茂名非遗也在不断地挖掘和活化利用中“火”起来。“非遗+旅游”是茂名的一条重要经验,在各种文化景区和文旅活动中,常常可见木偶戏、高脚狮等茂名非遗“老字号”登场。近年乡村游炙手可热的塘霞俚街景区,吃、游、购、娱各环节都植入形式多样的非遗展示、展演、体验活动,提升了非遗项目的融入性、互动性和代入感,让游客在景区内全程感受非遗活态魅力。

记住乡愁、唤醒乡愁,我们期待有更多传承百年乃至千年的茂名非遗瑰宝“活”起来“,火”出圈,切实满足广大群众时尚化、个性化、多样化的文化需求。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陈珍珍 通讯员邹志

图/茂名市文广旅体局提供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朱武军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