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时评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

殷殷嘱托记心头 产业振兴促发展

摘要:

特约评论员吴松

习近平总书记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先后察看荔枝种植园、农业合作社,指出这里是“荔枝之乡”,发展荔枝种植有特色有优势,是促进共同富裕、推动乡村振兴的有效举措,农村特色产业前景广阔。他说:“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目前,我市各级党委、政府正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茂名为契机,级级传达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牢记殷殷嘱托,感恩奋进、起而行之,推动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茂名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茂名,走进高州市根子镇柏桥村,先后察看荔枝种植园、农业合作社,充分肯定了乡亲们发展荔枝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农村特色产业这篇文章,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方面,茂南区人大常委会迅速行动。4月20日,是万物生长、生机勃发的“谷雨”节气。当天,茂南区人大常委会借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茂名的浩荡春风,凝聚人大力量,感恩奋进,在茂南区羊角镇上庵村委会黑泥塘村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土特产”活动——黑泥塘村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揭牌,至此,茂南区已建成和在建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27个。这既为推动茂名特色产业振兴增辉添彩,也为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茂名样板”提供强有力支撑,奠定厚实基础。事实上,自去年4月开始,茂南区人大常委会按照“成熟一个、打造一个、挂牌一个”的工作思路,在全省率先全面铺开自然村级人大代表“双助”工作站的建设,旨在“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这是镇村两级代表联络站建设和履职延伸的创新实践和务实路径,成为人大代表履职的“新手臂”,而且丰富和拓展了全过程人民民主新探索、新实践,成为撬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也成为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乡村风貌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的“新平台”,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平添“新力量”,发挥“新作为”。黑泥塘村充分发挥黑土地资源优势,强化党建引领,汇聚“双助”力量,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大力发展特色生态农业,打造黑土地、黑糯米、黑酒“三黑”产业。茂南区人大常委会围绕助推乡村振兴和助力基层社会治理两大主题,主动作为,推动“双助”工作站扩容提质,取得新成效。譬如,顿标“双助”工作站多方筹措资金300多万元,推动Y150乡道3公里“单改双”、黑底化工程、美化绿化工程,解决2万村民出行难问题;鳌头文屋、袂花顿标、公馆大埠口工作站推动试验种植高产水稻约170亩、高经济效益“教授菊”2亩,推动特色产业发展;黄坭塘“双助”工作站推动灌溉河道清污1000米,解决了群众春耕用水难问题;京塘坡村“双助”工作站推动风光长廊建设等。数据显示,茂南区人大代表自然村级“双助”工作站自成立至今,为民办实事2000余项,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750余件,化解矛盾纠纷132件。显而易见,在“助推乡村振兴、助力基层社会治理”过程当中,“双助”工作站的作用不可小觑,成为打造高水平乡村振兴“茂名样板”的重要力量,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载体。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时强调,“发展特色产业是实现乡村振兴的一条重要途径,要着力做好‘土特产’文章,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全面振兴。”茂南区人大代表自然村级“双助”工作站的推行,可以说是茂名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的一个侧影,也是茂名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大亮点。毋庸讳言,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仅依靠人大代表自然村“双助”工作站的力量显然是单薄的,也是不现实的,只有抓住产业振兴这个牛鼻子,发展特色产业作为重要支撑和重要途径,各方携手奋力写好“土特产”文章,才能高位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大做文章,挖掘生态优势和特色资源,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以增加“村集体收入”和“农民收入”为核心,农文旅融合,以文化旅,以旅彰文,推动“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特色产业全链发展,做大做强做特做优6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和19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州市柏桥村荔枝产业、高州市杏花村龙眼产业、信宜市双合村三华李产业、化州市大岭村化橘红产业、茂南区谭村水稻产业等,就是茂名市加快构建农产品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特色产业全链发展的结果。毫不夸张地说,茂名市农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的村庄犹如繁星点点,星罗棋布。目前,全市拥有356个农业特产,列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名录项目259项,各个产业相互促进、交相辉映,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在打造全产业链过程当中,我市注重党建引领,强化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高州的做法可谓精彩纷呈,成绩亮眼,值得推广。高州市按照“产业链延伸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的思路,整合优化农业、企业、文旅等资源,率先创建茂名市首个产业链党委,全省首个荔枝(龙眼)产业链党委,“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党员聚在产业链上、荔农致富在产业链上”,纵向构建党委、党支部、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横向在种植、销售、加工3条链上成立18个党支部、58个党小组,覆盖13个乡镇荔枝主产区,以产业链党委促进产业增效、农民增收,不但实现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销售、文旅、民宿、餐饮等资源共享、设施共用、产品共销,而且达到了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的效果,推动农村特色产业全链条升级。高州柏桥村就是一个很鲜活、很真实的案例。该村荔枝种植面积占全村土地的87%以上,是省级“一村一品”荔枝生产专业村,孵化出国家级农业专业合作社1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国家荔枝“一馆一圃一址”(中国荔枝博览馆、国家荔枝种质资源圃、中国荔枝产业大会会址)也落户该村。由此可见,该村不但致力荔枝古树的保护研究,传承千年荔枝文化,而且不断拓宽荔枝销售市场,促进荔枝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持续擦亮荔枝金字招牌,提高荔枝品质,推动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使荔枝真正成为富民兴村的“致富果”“黄金果”“幸福果”。

如今,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正把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强大动能,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茂名新实践,推广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聚焦农业特色产业,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土特产”文章,全链条发展“五棵树一条鱼一桌菜”,贯彻落实“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进“百墟千村振兴计划”,有条不紊地推进“油城墟”“疍家墟”“窦州墟”“高凉墟”“橘州墟”5个样板墟和“一湖一湾一港一城一区一带”6个示范群建设,构建“以点为基、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聚片成面”的美丽乡村格局。可以预见,不久的将来,一幅“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丽画卷必将呈现在“好心茂名”的大地上。


编辑:刘敬源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