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知是商家的烘托与推动,还是大家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仪式感,一到节假日便喜欢制造各种的惊喜,比如送花、送金、送包包……让人感受到爱与被爱、幸福又浪漫的感觉。
■陈华
不知是商家的烘托与推动,还是大家生活方式的逐渐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喜欢仪式感,一到节假日便喜欢制造各种的惊喜,比如送花、送金、送包包……让人感受到爱与被爱、幸福又浪漫的感觉。我的妹妹喜欢送礼物和收礼物,今年一过了2月,她就问我三八妇女节该送什么礼物给妈妈。是呀,送礼物其实不难,难的是挑礼物,要挑一件既能带来惊喜又恰如其分的礼物真的比高三的奥数题更难。于是我和妹妹便在“提出、否定、提出、否定……”之间不断纠结,要什么样的礼物才能符合起我妈妈气质呢?要知道我的妈妈为了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
在我的印象,妈妈只有一个字——“忙”。
记得在我小时候,不管多早起,还是常常看不见她的身影。偶尔看见的要么是她在整理刚摘回的大捆大捆的菜,要么就是她准备挑整理好的菜出去卖。生活俨然已把她练成了一名出色的时间管理大师,凌晨三点多起床摘菜、淋菜;五六点的时候便出去卖菜;八点多卖完菜回来就开始赶制蚊帐(那时候我家承包了供销社所有蚊帐加工的任务),如果是赶集日,妈妈便会马上收拾她的果汁饮料和菜种出去摆摊;下午回来又马上为一些农户缝制豆帕、衣服等等;傍晚以后的时间除了出去管理农田外,就是赶制任务。在那个万元户都是稀缺的年代,妈妈用她的双手硬是把我家的收入提升到了每月两千元。后来妈妈下茂名市区开铺,那就更忙了。每天带着要赶工的货物坐着最晚的七点的那趟车回到家,扒了几口饭后又马上开始赶工,一赶就赶到大半夜,有时甚至到凌晨三四点,第二天又带着赶制好的货物坐着最早的五点半的车到茂名市区开铺。
尽管这么忙,她却从来没有埋怨过,更从没有落下对我们的严格教育。她总是喜欢和我们讲故事、讲道理,可记得有一次我们三姐妹去河边玩,结果被她知道了,她气得把我们三姐妹拉到地院,二话不说就把我们的头按进了水缸里,水立马灌满了我们的鼻子、眼睛、耳朵、嘴巴,当她把瑟瑟发抖的我们拉出来时,我们却发现她也在浑身发抖。她伤心地高高举起了那根长藤,本以为会狠狠地落在我们的身上,结果却狠狠地落在了她的身上。她打她一下,然后打我们一下;她在掉泪,我们在哭。那个场景我们至今历历在目,从那以后我们再也没有去河边玩过了。
读到中师的时候,我慢慢地更懂事了,那时我总是想送一份礼物给她,可是还拿着妈妈给的生活费,去买礼物又有什么意义呢?偶尔一次我看见《茂名日报》进行“我家的故事”征文比赛,忽然之间我很有感触,便把我妈妈和爸爸的故事写了下来,结果得了个三等奖,还有一笔奖金。更巧的是那时我还有一些诗歌发表在了《广东中师》等杂志上,又获得了一些稿费。记得那天我从邮政局取出稿费后,便一路飞奔来到高州百货大楼的钟表部,买了一块218元的上海手表。这是我从真正意义上讲送给妈妈的第一份礼物。
一直到现在,只要一谈起这件事,她的眼里依然满是光,那篇文章她依然记得,甚至里面有一些段落她还能一字不漏地念出来。
可是现在还有什么礼物能比这个更有意义呢?我陷入了沉思,实在没有办法,于是给妈妈打了个电话进行旁敲侧推。我问她最近可有东西需要买的,电话那头传来了爽朗的笑声,然后就是她那温柔的话语:“妈没有想买的,三八礼物你不用给我买什么东西了,我什么都有,现在赚钱不容易不要乱花钱。我到时候弄一桌子好吃的给你们吃,大家能在一起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是呀,商家推动的各种“惊喜”只不过是锦上添花,一家人高高兴兴地在一起,有高堂可依,有爱人相伴,有孩儿相牵,这不就是上天赐给我们最实在而又最大的浪漫与惊喜吗,这不就是我们拥有的最好的礼物吗?
编辑:李慧敏
初审:温 国
终审:黄 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