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距茂名市区100多公里的化州市文楼镇,多处与广西接壤,虽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其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是这片热土世代传承与悉心呵护的宝贵资源。
化州文楼镇好心文化楼。
白梅书院内精美牌匾。
化州文楼镇白梅书院。
茂名网讯 距茂名市区100多公里的化州市文楼镇,多处与广西接壤,虽地理位置相对偏远,但其厚重的人文历史底蕴和优美独特的自然景观,一直是这片热土世代传承与悉心呵护的宝贵资源。记者昨日在该镇采访时了解到,近年来,该镇依托宝贵人文与自然的资源,精心打造了一座占地1000平方米、高30米的五层“文楼”(好心文化楼),并顺山势构筑了沿罗江两岸的水利景观一体风光带,涵盖了当地著名的“白梅书院”、驷马大屋、那浪古城、显龙飞瀑、飞鹅岭等古迹和景观。目前,好心文化楼和白梅书院装饰工程已基本竣工,罗江那播水坝景观业已完工……文楼这片热土,将以全新姿态示人。
化北重镇资源丰富古朴优美
地处化州北部的文楼,人杰地灵,民风淳朴。山川层峦叠嶂,罗江清波穿山绕镇,向东南奔流,山峦之中有一村,名那播,以赵姓居多,山村座落于河边小盆地,四周山势如巨龙围绕,小村白日起炊烟,夜岚绕轻歌,平和而美丽。
村支书赵叔说,村对面有一岭,岭上建有一座江口庵,终日雾气蒸腾,轻风如诉,白鹭聚集,香火极旺,连远在广西一带的群众也经常过来拜祭……四周村庄一直风调雨顺。元末年间盛传在文楼、广西一带保境安民的民族英雄“三金”将军故事,也是深深烙印在文楼百姓心中的“一段古”。清乾隆年间依山而建的驷马大屋,占地过万平方,门额中厅雕樑画栋,有皇帝赏赐的“乐善好施”匾额。还有久负盛名的“白梅书院”,其“大夫第”“参军第”“武德第”三门,虽深居僻壤,却让人感觉充满灵气。还有辖内的榄塘古城堡、那浪古城、镬耳屋……无一不显出大山小镇之古朴厚重。再加上浓雾下充满各种传说的飞鹅岭、鼎沸人声中充满温度的显龙瀑布、光荣的李村革命历史博物馆,之一切,无不让今日文楼更富活力更加迷人。
主题文化建筑“文楼”接近竣工
为进一步彰显文楼地方魅力,保护并深挖文楼独特的历史文化,激励教育后辈,打造好这颗化北明珠,文楼镇得到上级与各方的大力支持,决定修建文楼标志性建筑——“好心文化楼”。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一座全木结构的红塔,屹立在罗江边的山头上。村民说,该塔请大师级设计师设计,为原木结构,木材成条成条从安徽等地运来,反复雕琢打造。该塔高樑大柱,走角飞檐,高大雄伟,在群山中十分醒目。据悉,旁边已建好相应的公共卫生设施,上山之路也已全部实现硬底化。
据文楼镇有关负责人介绍,“文楼”项目,全称是文楼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之“好心文化楼”项目。该项目位于那播村白梅江口桥东面岭顶,占地面积1000平方米,主楼占地面积36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800平方米,共5层约高30米。该项目总投资1800万元,资金来源为自筹,目前好心文化楼已完成主体工程吊装。
修缮白梅书院打造沿江景观带
从那播村往文楼圩行走,基本上是沿罗江岸边走。记者看到,在那播村边不远处的罗江上,有一个水坝,坝上石缝排列有序,可走行人,两岸修建了绿道,有风车等景观建筑,旁边建有那播森林公园,公园之上就是“文楼”。江边游人,山上高塔,河中戏水,四周山势如龙似凤,一江如练盘回,远看全是亮色,又如青螺盛于银盘,自然美丽。
另外,投资几百万装饰加固的白梅书院,亦接近完工,这一系列景观包括前文所述的飞瀑雾岭、古城古堡等等,构成了一幅化北山乡旅游胜境图。不久这些美景将全面开放,惠及百姓,为文楼、为化州的发展绘就新的华彩篇章。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黄楚凡 通讯员陈彩丽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黎雄
编辑:李慧敏
初审:许 泰
终审:朱武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