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 > 茂名新闻

时新百业亦纷纭 阉鸡声声渐不闻

​7旬老伯:最多一天阉330只鸡

摘要:

茂名网讯  曾经,不管在热闹的都市或者是在淳朴的乡下,都可听到那熟悉的“阉鸡啰……”的 叫声。眼下,即使是在较偏远的乡村,这种叫声也很少听到了 。阉鸡,这门手艺正在逐渐消失。近日,茂名晚报记者来到电白沙琅、望夫等镇,寻找阉鸡人。

张显南

成功挑出鸡腰子。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光耀 摄

三代传承,兄弟七人都会阉鸡

在望夫镇望夫河边一农家,记者见到七旬阉鸡老伯张显南。张显南出生于1947年,其爷爷就是一个阉鸡人,爷爷从哪一年开始阉鸡,他已说不清楚,只知道爷爷20来岁就开始了此营生。父亲是阉鸡打铁人,父亲又把手艺传承给他们兄弟。张显南是兄弟七人中的老二,兄弟七人全都会阉鸡。目前还在阉鸡的只有他与两个弟弟,一个弟弟在水东,最小的弟弟在湖南生活,是当地阉鸡人。

闯出名堂,“阉鸡南”曾远近闻名

从17岁开始,张显南就开始以阉鸡补锅为生,最远的活动范围达80公里。最初是靠搭车加步行,当时步行相当不轻松,要挑着约80斤重的工具(风箱木碳等)。后来骑上摩托车走街串巷。与一般阉鸡人不同的是,张显南是“阉鸡补锅续犁头”,三样手艺兼备,比一般的阉鸡人多一点优势。

据张显南介绍,他年轻时的活动范围以望夫镇为中心,远到阳江沙扒镇,吴川兰石镇,高州云潭镇和茂南金塘等地。电白的望夫、马踏、沙琅等镇则是他常活动的地方。很少人知道张显南的名字,但说起“阉鸡南”这个称号,当地上了年纪的人大都认识。记者在沙琅圩寻找阉鸡人未果后被热情的徐叔告知,望夫的“阉鸡南”阉鸡很有名气。可见“阉鸡南”这名号在当地老一辈中知名度很高。

张显南说,他是“手工业”者,也是一个“文艺人”。从8岁开始,他就参与当地的宣传活动,参加当地的文艺团体下乡演出。在下乡补锅阉鸡过程中,他把自己的工作融入曲中,每到一村就来两句。在记者采访时,他就随口唱了几段与阉鸡补锅有关的唱段,总的意思表达阉鸡补锅也是为人民服务。

张显南说,当年外出一趟往往要十多天才回家,去到哪住到哪,一般都是借宿在村干部家中。

最高纪录,一天阉330只鸡

当年行走乡间,路途耗时长,去到一村,群众知道后才抓小公鸡来,一天阉鸡数量有限。改革开放后,随着养殖场的出现,张显南一天能阉鸡的数量就多了起来。在他数十年的阉鸡生涯中,一天阉鸡最多是在一养殖场,有330只之多。目前,他仍活跃在附近乡村,但已不是随机转村。“现在是群众有公鸡需要阉,就提前一天打电话来约好,我第二天就去。”张显南说。

现场操作,不到5分钟完成阉割

在望夫河边的一个鸡舍,记者看到张显南的操作过程。只见他将待阉小公鸡的两翅交叠在一起,右侧向上使其侧卧,用双脚分别踩住鸡脚及翼以固定;将翼下阉割部位(开刀部位)去毛,用专用刀轻切一个约1厘米左右的切口,然后用开张器撑开切口,再用阉鸡刀另一头的小钩轻轻将腹膜划破钩开;再用小铜匙与麻线配合勾着鸡腰子并来回拉几下,把腰子与鸡的其他内脏分离开来,用一小而长的铜匙取出腰子。接着把另一个腰子用同样的方法取出,再松开固定器,将从刀口位置拔下来的毛盖在刀口上,将刚摘下来鸡腰子放回鸡口中,放两粒“止痛药”灌几口水,这个“手术”就完成。

整个阉鸡过程不到5分钟就完成。张显南说,一般切口不缝,如果切口较长,用线缝2-3针。如阉的鸡只有一两个或鸡腰子太小,他也不收集鸡腰子,又让小公鸡把鸡腰子吃回去。如鸡腰子较大数量多,他就收集起来,有收购商上门收购。

记者在观察张显南阉鸡中发现,他毕竟年事已高,眼力不济了,虽然是在阳光下的林荫下操作,他已需要借助头戴的头灯照射,在用麻线挑鸡腰子时,已不易发现与鸡毛同色的细麻线。

时代变迁,接受手艺失去传承

以前,一般农村人家都养有一些鸡,且是自家孵化的,一般都有小公鸡。公鸡好斗且喂养成本高,张显南说,若一个公鸡可长到6斤重,阉后就可以长到13斤,阉鸡的肉质比公鸡的好。这些原因让阉鸡人成为当时不可缺少的“手艺人”。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养鸡的家庭变少了,加上现在的养殖技术进步,需要阉鸡人的机会就少了,现在阉鸡这门手艺可以称为逐渐消失的手艺。

张显南说,他家从爷爷开始阉鸡至今已超过100年历史,他的子女都有自己的事业,孙辈工作也不错,他认为阉鸡这门手艺在他家会失去传承。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李光耀

编辑:关杜花

初审:许  泰

终审:张  越

返回首页 | 关于我们 | 广告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地图
茂名日报社(www.mm111.net ) 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广告业务咨询:13828687866 地址:广东省茂名市迎宾路156号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网站备案号:粤B2-20040638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方式 网站举报电话:00668-2963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