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层次举办番石榴、红江橙等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化州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镇级高级农艺师或高级庄稼医生到会开展技术培训,有效解决果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冬季适时修枝、果园清园等问题,让果农掌握果树修剪、果树枝条下压等技术
茂名网讯 近日,记者走进化州官桥镇甘坡番石榴基地,见到果农正在忙碌地采摘,一箱箱番石榴经过打包、装箱发往各地。据镇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基地从14年前原产量的120多万斤到现在的1500万斤,盛产月份一天可采摘1.5万斤,年产值800多万元,产销两旺,引来众多游人,还带动100多名妇女就业,为当地群众增加额外收入380多万元。
这是官桥镇党委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实践,发展水果产业助力群众增收的一个缩影。今年以来,该镇党委将党史学习教育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机结合,围绕打造特色水果产业现代化为目标,坚持“扩面、提质、拓链、增收”,依托资源、人才、经验、创新优势,在品种、品质、品牌上下功夫,大力发展以番石榴、红江橙、菠萝蜜等品种为主的水果产业,让小水果种成大产业,真正让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果农正在番石榴基地忙碌采摘。通讯员 周春玲 摄
实现规模化经营助力农业现代化
该镇聚焦水果产业规模化经营问题,成立种植基地党小组,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和水果种植大户的龙头作用,深入挖掘当地区域优势条件,积极钻研和推广果树种植技术,推进高效水果规模化种植,促进果农增收,以点带面,全面带动群众实现连年增收。例如:该镇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优势,凭借纬度、优质沙地土地资源和具有石灰岩水源的灌溉优势,大力培育优良品种红江橙;不断扩大种植区域,连区成片,成立种植合作社,形成官桥红江橙种植基地经济带,进一步推动农业规模化经营。当前仅三角车村番石榴产业已建立种植合作社2间,种植面积500多亩;红江橙产业已建立种植合作社3间,种植面积800多亩;大岭脚村的化州市达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砂糖桔种植面积200多亩;水口村的化州市兆丰园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菠萝蜜种植面积800多亩。
提高果农技术提升果品质量
该镇把学习教育同为果农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以培养人才为抓手,大力培育高品质果实;充分发挥人才战略优势,邀请水果种植大户现场教学、传授经验,邀请专家授课、远程教育培训、外出组织学习等方式,让果农学知识、用科技、依靠产业致富的意识和本领进一步增强;多层次举办番石榴、红江橙等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邀请化州市农业农村局技术人员、镇级高级农艺师或高级庄稼医生到会开展技术培训,有效解决果苗施肥、病虫害防治、冬季适时修枝、果园清园等问题,让果农掌握果树修剪、果树枝条下压等技术。如:在红江橙种植过程中,该镇农科站技术人员有针对性为果农提供科学种植技术服务,引导果农严格执行国家关于绿色食品的管理标准,合理施用有机肥,并用物理方法除草,注重放梢促花,精细管理,这样培养出来的红江橙,汁多皮薄、清甜肉厚、少核,富含维生素C,还提高免疫力。
提升商标含金量致力打造优质品牌
该镇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为果农服务”的源动力,实施商标品牌战略,引导果农树立品牌意识,发挥商标品牌的作用。目前“甘坡”番石榴商标已成功注册并在有效转化中,“甘坡”红江橙商标的注册程序也在各部门联合指导下顺利申请中。此外,搭建各类品牌推广平台,积极举办宣传活动,鼓励企业运用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推介,不断推动水果产业发展由“产品经济”向“品牌经济”转变。如:利用甘坡番石榴基地举办“广东省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示范基地”及“化州市农村创业青年培训示范基地”挂牌仪式的契机,多层次宣传“甘坡”番石榴的商标,不断提升“甘坡”番石榴的知名度。
创新营销模式提升市场占有率
该镇聚焦水果销售难问题,深入实施“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采用线上线下双结合方式,创新打造“合作社+基地+农户”和产研销一体的经营模式,有效拓宽水果的销售渠道,扩大市场份额。如:创立甘坡石榴淘宝店1间,24小时无人销售店2间,借助抖音直播带货、微商网络销售等途径,把甘坡番石榴销往全国,最远可达新疆等地,电商平台有时一天销售超过2000斤,年销售额超200万元,24小时无人销售店年销售额也超200万元;对曾被媒体各界誉为“茂名市乃至粤西地区游客网红打卡采摘地”的红江橙基地,推出消费旅游休闲观光模式,不仅提高红江橙的销量,还服务当地的经济发展。仅丰收期的润生红江橙果园,每天接待采摘游客多达500人。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梁雪玲 通讯员周春玲
编辑:关杜花
初审:许 泰
终审:杨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