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爱携手 共育美好

2025年茂名市中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活动举行


市级主会场。

张军教授正在上家庭教育公开课。

教师、家长在认真听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吴昊摄

  扫一扫看视频直播回放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张海锋 通讯员 吕小冲
  本报讯
11月22日上午,“为爱携手共育美好”2025年茂名市中小学校家社协同育人实践活动市级主会场在茂名市西粤路小学阶梯教室举行。全市各中小学校设校级分会场,由学校组织家长到孩子所在教室现场收看直播。茂名市教育局分管领导,全市各中小学校有关领导、教师及全体学生家长参加活动。
  此次活动由茂名市教育局主办,旨在进一步贯彻落实《教育部等十三部门关于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的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工作十条措施》等文件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关于未成年人网络保护部署要求,推动规范化家长学校实践活动实践区建设,针对性开展家庭教育、心理健康教育、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等指导服务工作。截至记者完稿前,该活动视频直播观看人次已超303.1万。
  家庭教育公开课——《新时代父母的五项“心”修炼》
  当前,青少年成长环境发生深刻变化,在学业、情感、社交等方面面临多重压力,对传统家庭教育模式带来一定挑战。许多父母虽有关爱之心,但是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与方法,导致亲子关系紧张、家庭教育效果不好。系统提升家长的理解、共情与正向管教能力,已经成为当前家庭教育的迫切需求。
  当天活动的第一项议程是北京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心理系副主任、北师大珠海校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张军教授主讲家庭教育公开课——《新时代父母的五项“心”修炼》。“这是个什么样的时代?人工智能、虚拟空间、网络......”课堂上,张军教授聚焦新时代青少年健康成长及家庭教育挑战,从积极心理学的视角,通过理解学生——走进“心”世界、共情学生——善于“心”沟通、正向管教——赋予“心”能量、心理营养——打造“心”资本和保持敏感——应对“心”危机五大维度,帮助父母通过建立良好亲子关系,赋能孩子获得希望、乐观、韧性等关键心理资本,应对成长中的情感与行为问题,助力孩子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这节公开课,希望家长学会“三个转变”:一是教育观念的转变,从单纯关注学业成绩转向重视孩子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的培育;二是教育角色的转变,从居高临下的管理者转变为与孩子共同成长的陪伴者与引导者;三是教育方法的转变,掌握理解、共情、正向管教等具体工具,有效应对孩子成长中的情感与行为问题,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为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家长小课堂——《科学管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
  随着互联网普及,未成年人接触网络出现低龄化趋势,学生沉迷手机、网络不良信息侵害等问题日益突出,严重影响身心健康与学业发展。然而单纯依靠“堵”“禁”粗放式管理不仅效果甚微,反而容易激化亲子矛盾。家长需要掌握科学、有效、可操作的数字化管理工具与方法。
  当天活动的第二项议程是中国联通茂名市分公司产互办总监许楚霞作现场讲解家长小课堂——《科学管理中小学生使用手机》。许楚霞结合真实案例,讲述未成年人常见的电信诈骗手法以及防范电信诈骗的方式,并以图文并茂、步骤拆解的形式,讲授手机未成年人模式、第三方手机管控软件和手机端控制电话手表的使用方法。
  这次小课堂,希望家长掌握“三种能力”:一是应用工具能力,熟练运用手机“未成年人模式”、第三方管控软件等,为孩子的网络空间设置“安全护栏”;二是规则建立能力,与孩子共同商定手机使用规则,培养其自律意识;三是沟通引导能力,学会在数字时代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将管理从“控制”变为“引导”,从而实现防沉迷与促发展的平衡。
  教师、家长收获满满
  两位专家授课结束后,各学校会场还结合本次活动内容,组织家长召开了一次简短的家长会或主题沙龙,就相关内容进一步交流学习,增强家长学校教学效果。
  茂名市西粤路小学一年级四班班主任高莉萍老师认为教育孩子是一个不断需要新方法和新理念的过程,这此活动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机会。高莉萍老师说:“作为班主任,我也需要持续‘充电’。张教授的指导帮我打开新思路,使我更好地开展班级管理和教学工作。我相信家长们也能通过这次心理健康讲座,收获科学的育儿方法。最终形成‘专家引领、学校践行、家庭配合’的强大合力。”
  一年级学生家长孙翠妮女士表示深受触动、倍感启发。课上张军教授详细讲解新时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通过真实案例强调了家校协同的重要性。这让她意识到,孩子的自信建立、情绪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离不开家庭的耐心引导和学校的科学培育。孙翠妮女士说:“作为家长,今后我会倾听孩子的心声,用温和的沟通代替说教,给予他足够的安全感和认同感,同时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心理健康是孩子一生的财富,感谢学校搭建了家校沟通的桥梁。未来,我愿与老师携手同行,用理解、尊重和陪伴为孩子的心灵保驾护航,让他在健康、快乐的环境中茁壮成长。”
  要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
  茂名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育局副局长刘广海在活动中指出,教育的终极意义,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技能,更是塑造健全的人格、培育积极的心态。
  他认为,教育不能各干各的,家校要拧成一股绳。学校不能关起门来办学,要主动跟家长保持联系,健全家校日常沟通机制,办好家长学校和用好家长委员会。家长则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以身作则,营造好的家风,多跟老师沟通孩子在家的情况。
  他强调,要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身心健康。学校要做好预防工作,要把全体教职员工培养成心理老师,提高早期识别能力和干预能力,做好学生生命教育、青春期教育和挫折教育。家长要用心陪伴观察,发现孩子情绪不对、行为反常,要及时跟老师沟通解决,有心理问题要及时转介到专业的机构咨询治疗。他表示,体育是解决孩子身心健康问题最简单、有效的途径。学校要真正落实“体育每天2小时”,家长要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身上有汗、眼里有光,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
  手机不是洪水猛兽,关键在“疏”不在“堵”。学校要立好管理的规矩,明确手机怎么进校园、进了怎么用,并教会学生如何利用网络去学习、去开阔眼界。家长首先自己别当“低头族”,给孩子做个好榜样,跟孩子一起定好使用手机的“家庭公约”,用好手机里的“未成年人模式”和管控软件。另外,要积极鼓励孩子参与文体活动、发展兴趣爱好等,把孩子从虚拟世界中引导至现实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