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宜“食惯嘴”:地道粉皮香


文/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柯少鸥
图/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岑稳 李君平
  在粤西信宜的烟火人间里,“食惯嘴”粉皮是跨越百年的味觉符号。这道承载着匠心与乡愁的传统美食,从清朝同治年间的路边小店起步,如今既成为信宜的美食地标,更化作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用薄嫩香滑的滋味,串联起历史传承与时代发展的脉络。
  “食惯嘴”粉皮的百年传奇,始于一段精益求精的匠心故事。相传清朝同治年间(1862-1874年)池垌镇一户姓谢的农民,在村里大道旁边开办小食店,以制作、经营粉皮为主。为了使自己的粉皮具有独特风味,他苦心钻研,经过数年试验摸索,终于制作成了一种与众不同的粉皮,以嫩滑、软韧的特点吸引八方食客。如今,池洞镇不少村民仍坚守着这份祖传手艺,多家餐饮店依旧延续着现做现卖的地道风味,让往来食客总能尝到最本真的滋味。
  食惯嘴粉皮以大米为原料,加水磨浆,然后用蒸具蒸熟成一张白纸状的粉皮。磨制的十分讲究,选料上乘,要用冬季稻黄谷,精心加工成白米,用适当比例的水,浸一小时以后才磨,必须磨两次:第一次粗磨,第二次细磨,适当加上配料,蒸粉皮时一要薄,二要猛火,并特别要掌握火候。蒸好后切成丝条状,再加上调味品,即可食用。粉皮主要特点是:粉薄、幼嫩、香滑、软韧、细条均匀、美味可口。由于粉皮好吃,成为人们“食惯嘴”,这名称也就“一箭双雕”了。
  从路边小店到文旅名片,“食惯嘴”粉皮的影响力早已超越地域,已成为信宜名副其实的美食地标,吸引着八方食客慕名而来。“食惯嘴”粉皮不仅是味觉的享受,更成为带动当地乡村振兴的重要载体。它让传统手艺有了用武之地,让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更让食惯嘴村因味闻名,走出了一条“美食+文旅”的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