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创新“强村公司”模式:
资源活起来乡村旺起来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梁郁文 通讯员 陈杨官 黄金峰 杨礼圣 凌诗媚
本报讯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化州市创新推出“强村公司”发展模式,有效破解乡村资源闲置、产业分散、动力不足等难题,目前,该市已成立100家强村公司。
盘活资源:变“沉睡资源”为“发展活水”
“以前村里的闲置地都荒着,现在强村公司把这些资源盘活,引进电子厂,我们100多人在家门口就能上班。”官桥镇六堆村党支部书记指着由旧房屋改造的车间,脸上洋溢着喜悦。面对乡村闲置资源,化州指导各村全面清查土地、房屋、仓库等闲置资产,由强村公司统一规划、整合、运营,通过租赁、改造、入股等市场化手段,让“闲置资源”变身“优质资产”。
新安镇新塘村、石湾街道榕木水村通过“强村公司+撂荒耕地”模式,集中流转土地推动规模种植、集约利用,有效破解土地撂荒等难题;河西街道樟村村整合10.3亩闲置岭头,打造蛋鸡养殖场,发展特色养殖。“强村公司让资源有了变现的通道。”新安镇干部感慨道。
龙头引领:变“单打独斗”为“协同共进”
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化州积极引入省级农业龙头企业,充分发挥其在技术、市场、品牌方面的优势,打造“龙头引领、梯队协同、抱团发展”的新格局。
“我们通过‘省级龙头+本土公司+农户’的模式,把大企业的技术、市场和村里的资源、劳动力结合起来,实现共赢。”化州市绚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表示。镇、村两级强村公司则成为衔接龙头企业与小农户的关键节点,推动产业链整体提升。
特色赋能:变“乡土资源”为“品牌效益”
化州立足资源禀赋,推动乡村经济向多元化、品牌化发展。
“村BA比赛期间美食城特别火爆,大家还一起筹资30多万元支持强村公司,干劲十足!”鉴江街道东方红村村民兴奋地说。以赛促旅、以旅促产,化州通过打造融合消费场景,有效激活乡村“夜经济”与内生动力。
各强村公司也因地制宜开展多元化经营:新安镇以“强镇公司+强村公司”合作市场化运维全镇供水体系,每年可带动镇村增收近百万元;丽岗镇赤坎村采用“强村公司+乡村工匠+风貌提升”模式承接本地项目;河西街道樟村村拓展乡村物业与小微工程服务;南盛街道谢村涉足建筑中介、长者饭堂建设等领域。
机制创新:变“短期输血”为“长效造血”
为确保强村公司行稳致远,化州聚焦运营机制创新,推动从“短期输血”向“长效造血”转变。
“我们通过‘四议两公开’,明确村集体、农户、运营团队等的股权和分红比例,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一位村干部介绍,“同时完善对强村公司干部的激励保障,大家的积极性都被调动起来了。”
如今,百家强村公司正如雨后春笋般在化州大地上茁壮成长,一幅资源活、产业兴、集体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新画卷正徐徐铺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