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分界镇创新实施“带、宣、创”三步工作法

绘就农房新貌 激发乡村活力


分界镇“三重四沿”农房风貌外立面提升村貌。

■文/图记者 文华春 通讯员 朱冠桦 谢志明 余林红
  本报讯2025年是“百千万工程”实现三年初见成效的关键之年。今年来,高州市分界镇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百千万工程”部署和茂名市农房风貌提升现场会精神,紧紧抓住典型村培育契机,以党建引领为核心,创新实施“带、宣、创”三步工作法,有力推动农房外立面改造,带动村容村貌实现整体跃升,形成错落有致的乡村风貌带,为“百千万工程”注入了生动实践。
  分界镇将农房风貌提升列为年度重点任务,迅速成立由镇委书记牵头的工作专班,整合镇村干部、党员、乡贤等多方力量,明确任务书、时间表、路线图,实行挂图作战、压茬推进,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干部带头,党员先行,筑牢组织堡垒
  分界镇建立“镇村干部+党员包户+网格联户”机制,将力量下沉至13个责任片区,开展地毯式摸排,建立“三重四沿”区域农房专项台账,做到“一房一档”。同步推行“一户一策”,根据农户需求和资金情况,分类制定改造方案,并细分四类(镇村干部、党员、公职人员、社会力量)户主名册,实现精准对接、高效推动。通过每日研判、每周调度,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目前,已有包括镇村干部、公职人员、商会代表、人大代表在内的多类群体率先完成改造,发挥了良好的示范效应。

线上线下,精准宣导,激发内生动力
  分界镇采用“线上+线下”双轨宣传模式。线下,工作组深入田间地头,召开板凳会、座谈会,与村民面对面,详细解读农房外立面改造三大模式以及改造意义和好处,针对村民关心的资金筹集、施工影响等问题答疑解惑。线上,依托村民微信群,持续推送政策解读与成功案例,并开展“农房改造金点子”征集活动,累计收集建议52条,有效引导群众从“被动改”转向“主动建”,凝聚了广泛的民意基础。

模式创新,破解难题,提升工作效能
  创新“强村担保”模式。由镇属强村公司为信用良好农户提供担保,协调建材商赊借材料,或对困难户实行“先行施工、后续结算”,有效缓解资金压力。创新“政银联动”模式。积极对接金融机构,推出“风貌贷”等专项金融产品,以审批快、利率优的特点,拓宽农户筹资渠道。创新“源头管控”模式。在新建农房审批环节,增加提交外立面装修合同或承诺书的要求,引导农户从源头上明确风貌标准,实现风貌管控关口前移。
  截至目前,该镇已有140户农户参与农房风貌外立面自主改造,面积超6万平方米,全镇“三重四沿”区域整体形象显著提升,宜居水平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