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市喜获“广东省楹联文化城市”称号

■通讯员 陈玉婷 陈雷
本报讯 千年古邑逢盛事,楹墨生香誉橘州。近日,广东省楹联学会正式发文,化州市成功获批“广东省楹联文化城市”称号,这是化州市在文化传承领域斩获的又一重要荣誉,标志着这座千年古城的楹联文化传承与发展迈入了新阶段。
在化州市第一中学校园内,“中国楹联第一榜”碑廊尤为亮眼。廊间石碑错落排布,不仅镌刻着名师大家的经典楹联,更收录了该校师生的原创佳作。课余时间,常有师生驻足,用指尖描摹碑上字迹,在墨韵与文思的交融中,感受传统楹联的对仗之巧与文化意蕴。
楹联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瑰宝,在化州这座千年文化历史名城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和悠久的传承历史。
中国楹联学会原副秘书长、广东楹联学会顾问委员会副主任、化州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主席钟宝胜表示,化州的楹联文化历史悠久,比如明朝首辅杨一清,他的诗词楹联文化在全国来说可以说是不可多得的。2014年3月,化州市诗词楹联界、文学艺术界为了响应上级的号召,在化州开展了“中国楹联大讲坛”活动,再进入了机关、学校、单位,数年来,化州市诗词楹联家协会,一直在化州地区开展了近100次的讲座,让楹联文化进入了化州的千家万户,得到了中国楹联学会的高度肯定。2018年化州市被中国楹联学会正式批准为“中国楹联大讲坛发源地”。
20多年来,随着楹联大讲坛等活动不断开展,以文润城,楹联文化不仅渗入化州市街巷肌理,深深扎根于市民日常,更在乡土中绽放出别样的光彩。“同庆悦义文化长廊”“东山南津文化长廊”等楹联长廊,既是乡土文脉的鲜活载体,更是当代楹联文化扎根基层、赋能生活的生动实践。
据了解,自启动“广东省楹联文化城市”创建工作以来,在化州市委、市政府的指导下,化州市文联、化州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协同发力,以“一榜、二院、三廊、四坛、十八头条、廿殊荣、八十八《今古诗联》、百联赛”八大核心工程为抓手,将楹联文化融入城市发展血脉。此次成功获得“广东省楹联文化城市”称号,是对化州长期以来深耕楹联文化沃土的充分肯定,更是新征程的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