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每发一度电 贡献一分钱
化州市创新光伏公益机制“照亮”乡村振兴路

化州杨梅镇一罗非鱼公司安装光伏厂房。(资料图片)
■记者 邹慧 通讯员 董茗彦 杨礼圣
本报讯 近年来,化州市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紧扣绿色低碳发展与乡村振兴需求,创新建立光伏发电企业“每发一度电,贡献1分钱”公益支持机制,有效打通了绿色能源与乡村发展之间的连接通道,构建起“政府引导、企业践行、镇村受益、社会协同”的多元共治格局,为化州县域经济持续注入绿色动能。
筑牢公益合作基础,构建三方联动机制
化州市以系统思维整合政策资源、企业力量与镇村需求,推动形成协同发展合力。在明确标准、定向助力方面,出台《关于鼓励光伏企业“每发一度电,贡献1分钱”公益支持“百千万工程”建设的倡议书》,量化企业公益责任,实现全市光伏发电项目全覆盖。企业主动与镇村签订结对帮扶协议,细化产业扶持、设施建设等内容,确保资金账户化、项目清单化管理。在协同发力、强化保障方面,由市“百千万工程”指挥部牵头,联合供电、各镇(街道)等部门建立跨部门联席机制,统筹推进政策落实、项目对接与资金监管。供电部门负责统计光伏项目发电量,镇街积极开展宣传协调,形成高效运转的工作体系。目前,化州市已建成多个集中式光伏项目和分布式光伏网络,总装机容量超过24万千瓦,为公益机制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
实现精准支持高效能,打造资金闭环管理
围绕公益资金管理,化州市构建全流程闭环体系,确保资金精准用于乡村振兴关键领域。在规范归集、确保及时到位方面,建立“企业计提、按月划转、部门核验”机制,企业每月依据发电量计提公益资金,及时转入村经济合作联社账户。工作专班联合供电部门严格核查数据,保障资金按时足额到位。据估算,集中式光伏年均可筹集资金约150万元,分布式光伏到今年预计可达160万元,全年合计310万元,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精准使用、提升效益方面,资金重点投向产业培育、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领域,严格执行“日常监管+定期审计+社会监督”机制,财政审计部门定期开展审计,村务平台及时公示使用情况,对违规行为坚持零容忍,确保资金安全高效运行。
通过政策激励与服务优化,有效提升企业参与积极性。在政策赋能、增强动力方面,全面落实税收优惠政策,提供绿色信贷支持和审批绿色通道,鼓励企业探索多元化发展模式,实现“绿色发电+公益支持+市场收益”良性循环。在优化服务、提升满意度方面,构建“一站式”审批服务机制,快速响应企业诉求,及时解决土地流转、电网接入等实际问题,切实增强企业的获得感。
“一度电1分钱”的创新实践,让公益资金精准投向乡村振兴一线,有效改善了农村人居环境,壮大了村集体经济,同时提升了企业的社会责任感和品牌影响力。下一步,化州市将持续完善光伏公益机制,拓展资金使用范围,深化企村结对内涵,推动更多社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