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烟棒棒糖现身茂名校园周边
家长担忧诱导中小学生模仿吸烟


仿烟棒棒糖。
文/图 茂名日报全媒体记者 邓晖晖
近日,有市民报料称,一款外形酷似香烟的棒棒糖在茂名部分小学校园周边商店出现,引起不少学生家长的担忧。家长质疑,此类产品是否在变相诱导未成年人模仿吸烟行为?接到报料后,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实地走访了茂名市区三所中小学附近的六家零食商铺。
多校周边商铺有售,学生为主要购买群体
根据市民提供的线索,记者首先来到位于市区某小学附近的商店。在校门斜对面一家不足十平方米的零食店内,记者在货架上发现了这款“香烟造型棒棒糖”。其包装盒与普通烟盒大小相仿,盒身印有夹着香烟的手部图案,并标注“创意棒棒糖”等字样。店主坦言,这款糖里面有两根,“最近挺多小孩子来买,觉得好玩。”
在市区一间中学和另一间小学周边,记者随后走访了五家商铺,其中两家明确表示“卖过,但最近没进货了”,另外一家则仍有现货。当记者询问是否担心此商品可能产生不良影响时,一位店主表示:“这就是个糖,小孩子图个新鲜,没想那么多。”
家长老师表示易混淆认知,担忧产生不良诱导
“孩子叼着这么一根‘烟’走出来,吓我一跳!”市民陈女士的儿子在市区一所小学就读,她向记者描述了首次见到这款棒棒糖时的错愕。她担忧地表示,这种将糖果与香烟外观捆绑的设计,极易模糊孩子们对烟草危害的认知,好奇心强的年纪可能会因此对吸烟行为产生不当好奇和模仿。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也表达了类似忧虑。她认为,仿烟棒棒糖将吃糖的愉悦感与吸烟行为联系起来,是一种不良的心理暗示,淡化了吸烟的危害性,与学校长期开展的控烟健康教育背道而驰。“它可能成为吸烟行为的‘启蒙物’,必须引起重视。”他呼吁市场监管部门能对此类产品的销售进行核查。
产品来源不明,线上平台标签“趣味搞怪”
记者在购买到的产品包装上看到,其生产厂家信息模糊。据了解,此类产品在国内一些地区主要由小型糖果厂生产。同时,在部分电商平台上,搜索“香烟糖”、“仿烟棒棒糖”等关键词,仍能轻易找到大量在售商品,许多商家在介绍中打着“学生趣味搞怪零食”、“校园整蛊糖果”等标签,销量可观。
监管存空白,保护需合力
针对此类仿烟食品,其监管是否存在盲区?记者咨询了法律界人士。有律师指出,目前全国性的法律法规中,尚未明确禁止此类仿烟玩具或食品的生产与销售,这给基层监管带来了一定难度。然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规定,生产、销售用于未成年人的食品、玩具等,不得危害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仿烟棒棒糖的设计明显存在不良诱导,涉嫌违背该法确立的“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律师建议,保护未成年人远离此类潜在危害产品,需要家长、学校、社会与监管部门的共同合力。家长和学校应加强引导教育,提升孩子的辨别能力;消费者可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反映校园周边的违规销售行为;从长远看,则需推动完善相关法律标准,从源头上遏制此类不良产品的生产流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