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空之眼”守护乡村安宁
本报记者 邓海菲 通讯员 俞婷 毛泽鹏
当节日的欢歌笑语在大街小巷回荡,当人们沉浸在团聚与休闲的温馨氛围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劳动者,他们依然坚守在岗位上,用科技的力量为乡村的安宁与发展默默奉献。在茂名高州市云潭镇,一群“云上守护者”——无人机与背后的运维团队,成为了节假日里乡村治理的坚强后盾。
节日巡航,科技之眼守护乡村
清晨,阳光轻柔地洒在云潭镇广袤的田野上,一架无人机如往常一样,从智能基站缓缓升起,开启了一天的巡航任务。它轻盈地掠过绿意盎然的稻田,飞过错落有致的村落,将高清影像实时传回指挥中心。这看似平常的画面,实则是“云上云潭”低空综合巡查治理项目为乡村安全筑起的一道坚实防线。
节假日期间,人员流动增大,各类潜在风险也随之增多。一次例行巡查中,无人机的高清摄像头敏锐地捕捉到一处隐蔽角落的异常——有村民正在违规焚烧秸秆。秸秆焚烧不仅会污染空气,还可能引发火灾,给乡村带来安全隐患。系统立即自动识别并生成警报,相关信息以秒级速度推送到网格员的手机上。网格员们迅速响应,不到十分钟就抵达现场进行了妥善处理。
“以往全靠人力巡查,大家节假日都想陪陪家人,巡查力量难免薄弱,难免有疏漏。现在有了‘天空之眼’,连田埂边的细微异常都逃不过。”当地网格员感慨地说。在这个阖家团圆、放松身心的时刻,无人机的坚守让乡村治理多了一份安心、少了一份隐患。
创新方案,破解基层治理难题
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推进镇域治理“一网统管”面临着更大的挑战。如何实现全域高效监管,确保节假日的和谐稳定?如何让政务服务在节假日也不“打烊”,真正延伸到乡村的每个角落?“云上云潭”项目给出了创新解决方案。
无人机化身“空中网格员”,凭借高清智能摄像头,成为节日乡村治理的“千里眼”和“顺风耳”。它们能够精准识别违法建设、农田抛荒、环境卫生等各类场景问题。当发现异常时,系统会立即生成处置工单,推送给对应的网格员,形成“智能发现-快速推送-及时处置-有效反馈”的完整闭环。
项目运行以来,已成功识别处置各类事件百余起。在提升治理精度的同时,显著降低了人工巡查成本,让基层工作人员能够从繁重的巡查任务中解脱出来,将更多精力投入到为村民服务中。
贴心服务,科技温暖民生
数字乡村建设的最终目的,是要让科技发展的成果惠及每一位村民。云潭镇在实现“粤智助”政务服务终端全覆盖的基础上,“云上云潭”项目进一步拓展了数字化服务的深度和广度,为村民提供了更多贴心服务。
除了日常巡查,这些“空中助手”在不同时期还承担着更多使命。在汛期,它们实时监测河道水位,为防汛工作提供精准数据,保障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农忙时节,它们巡查农田,协助农业生产管理,确保粮食丰收。
“以前种庄稼最怕出什么意外,现在有了这些无人机,感觉心里踏实多了。”村民陈姨笑着说。这些贴心的智能化服务,让村民们真切感受到了“科技改变生活”的温度。
模式推广,共筑数字乡村未来
茂名移动项目负责人表示,“云上云潭”是中国移动在“5G +低空”融合创新领域的重要实践。通过自主搭建的低空综合管理平台,实现了无人机的智能调度、自主巡航和数据分析,让前沿科技真正在基层治理中发挥作用。
“这个项目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可复制性和可推广性。”该负责人强调,“我们正在将这一成功模式向更多乡镇延伸,为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注入数字化新动能,让更多乡村享受到科技带来的安全与便利。”
如今,在云潭镇的蓝天之上,往来巡飞的无人机不仅守护着乡村的和谐安宁,更承载着乡村振兴的智慧梦想。而背后那些默默付出的运维团队,他们放弃节日与家人的团聚,坚守在岗位上,确保无人机的正常运行和数据的准确传输。他们是真正的“节日里的劳动者”,用科技之笔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的生动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