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白区党员干部筑牢防御“桦加沙”红色防线


党员干部巡查建筑工地,排除安全隐患。

■记者 严志强 通讯员 电组宣
  本报讯 今年第18号台风“桦加沙”来势汹汹,预计于24日以强台风级或超强台风级登陆我省中西部沿海。面对严峻形势,电白区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迅速响应,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宗旨,组建“党员先锋队”“红色突击队”,深入防汛防台一线,通过周密部署、隐患排查、群众转移、物资保障等举措,织密织牢安全防护网,让党旗在防风防汛前沿阵地高高飘扬。
  迅速部署,压实责任筑根基
  台风预警发布后,电白区第一时间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各级党组织层层压实责任。电白区委组织部迅速下发《关于在防御台风“桦加沙”工作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电白区三防指挥部紧急下发通知,要求落实“六个百分百”防御措施。
  各镇(街道)各部门迅速召开专题会议,传达上级精神,明确职责分工。南海街道连夜召开防御工作会议,要求“守土有责、抓细抓实”,班子成员分片包干下沉社区;罗坑镇党委组建24小时应急分队,集结党员干部待命,确保“险情发生时第一时间响应”;沙院镇党政主要领导靠前指挥,建立“党员责任岗”,形成“镇—村—组”三级联动防御体系。
  党员带头,一线排查除隐患
  全区党员干部化身“防汛卫士”,深入重点区域开展拉网式排查,不留死角消除风险隐患。旦场镇大伞岭村党总支部书记邓荣兴带领39名党员先锋队,逐户走访117名群众,用大喇叭循环播放台风动态,并重点排查低洼地段和9户独居老人家庭,提前落实转移安置;区水务局组建7个党员检查督导组,对河堤、水库、险工险段等开展“三人责任制”(行政、技术、巡查责任人)督查,确保防汛物料储备到位;南海街道、岭门镇等沿海镇街对192艘在册渔船、547艘生计渔船逐一核实回港情况,党员干部登船检查锚绳加固、物资转移,截至23日上午所有渔船全部安全靠港;电海街道三角圩社区党员干部排查户外设施137处,紧急加固或拆除3处隐患点,对自建房、在建工地发放停工通知,张贴防御温馨提示。
  心系群众,温情转移暖民心
  “阿婆,台风要来了,我们送您去安置点暂住几天!”在防御工作中,党员干部始终将群众安危放在首位,对危险区域群众“应转尽转、不漏一人”。坡心镇党委委员林育率队深入牛六架白叶山村,逐户走访简易铁棚房农户,强调“务必在台风影响前完成转移”,用“土话”讲解避险知识;沙院镇党员突击队重点帮扶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特殊群体,通过“一对一”结对,协助转移重要物资、加固门窗,累计转移群众200余人;旦场镇、树仔镇开放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学校等临时安置点,配备饮用水、食品等物资,确保转移群众“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安全住处”。
  部门联动,协同防御显担当
  电白区各职能部门密切配合,形成防御合力,筑起防线。农业农村部门执法人员连日巡查水东港、东山渔港等,利用电子屏、喇叭滚动播放防台须知,严禁渔船违规出海;住建局、城管部门联合督查在建工地,拆除不安全防护网,加固塔吊、脚手架,七迳乙烯转盘等工地全面停工;水务部门加强水库预泄腾库,清理河道杂物,确保排涝畅通;南海街道、高地街道组织党员干部在沿海沙滩巡逻,劝导游客远离危险水域,关闭海滨浴场等场所。
  风雨同舟,众志成城。截至9月23日,电白区已投入党员干部2万余人次,排查隐患点2320余处。从沿海渔港到山区村落,从堤坝水库到社区街巷,党员干部用脚步丈量责任,用行动诠释担当,为全区人民筑起一道坚不可摧的“红色防线”,坚决打赢台风“桦加沙”防御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