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精神内容”打造农文旅示范点
汤杰华(化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结合茂名的实际,笔者认为,我市各地发展农文旅的示范点应深挖文化资源、讲好文旅故事、彰显文明新风、举办文化活动,持续打造示范点的“精神内容”。
深挖文化资源。依托自身文旅特色,融合当地资源优势,推动形成一批有影响力的农文旅融合发展示范点。比如,“疍家墟”精心布景,仿古渔村建筑和现代渔村交相辉映,向游客展示特色的古代疍家气息和俚族传统文化;信宜“窦州墟”利用充满岭南和南洋特色的建筑风格、富有国际范的牙雕艺术馆、绚丽多姿的滨水生态公园,让行走在其上的市民真切领悟城乡协调发展的嬗变;高州市“高凉墟”通过活化利用梁氏大屋等旧建筑,配套建设好心书院、好心长廊、好心广场等主题文化设施,传承冼夫人文化、农耕文化、高凉菜系饮食文化根脉,留住乡愁记忆。
讲好文旅故事。让茂名当地优秀文化作品糅合优秀的景点、农文旅示范点走出去,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向主流人群更好传播优秀文化,把更多国内外游客引进来,为农文旅示范点加快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如通过电影《长安的荔枝》展示岭南文化魅力,彰显茂名荔枝千年底蕴,让全国观众都知道茂名荔枝的文化价值,让这份甜蜜的传承走得更远;通过电视剧《谯国夫人》演绎“中国巾帼英雄第一人”传奇故事,有效植入当地民风民俗、地域特产、自然风光,充分展现“山海并茂、好心闻名”的美丽与魅力。
彰显文明新风。今年茂名市被正式命名为全国文明城市,高州市根子镇成了全国文明镇,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平塘镇马安村等7个村成了全国文明村。干净整洁的人居环境、文明和谐的人文环境,是农文旅示范点持续发展壮大的重要基础。茂名农文旅示范点,应当持续加强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深化移风易俗,涵养刚健朴实、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提升文明素养,共同把全国文明城市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为推动文旅“流量”转变为“留量”提供坚实支撑。
举办文化活动。“以节促旅、以旅兴农”,以丰富的农文旅示范点文化活动,吸引全国各地游客常来常往。茂名市首个以荔枝文化为主题的开放式特色服务区——高州市柏桥服务区正在通过坚持举办各种不同的文化活动,从卖风景到卖“情绪”,从造流量到造“留量”,着力提供和满足游客所期待的情绪价值。如9月13日,“喜迎省运会助力百千万”广场舞大赛在高州市柏桥服务区火热开赛,舞蹈队用饱满热情书写文体赋能篇章,为即将到来的省运会奏响预热序曲;8月29日晚,“好心舞台百姓演”第十五场活动在高州柏桥服务区璀璨上演,让南来北往的旅客与市民共赴“车轮上的文化驿站”;8月23日晚,“茂名非遗半小时”第十六场展演走进高州柏桥服务区东区大舞台,以“传统与现代交融,非遗与时代同行”为主题,带来高州舞狮与高州木偶戏两大非遗项目的精彩展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