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守暖阳 特教路上的逐光者


方俊尹细心调整学生舞姿。

陈月华给予学生最大的鼓励。

陀旅艳手把手教学生手绘。

周思彤耐心教授学生基本功。

芦旭面对面教授学生手语。

周思彤带领学生开展姿态训练。

邓伟良在利用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开展系统教学。

陈月华在教低年级学生识别衣物。

扫一扫看视频 制作:甘杨松

图/文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杨松 蔡杨颖琳
  教师节来临之际,有这样一群教育工作者,她们扎根茂名市特殊教育学校,面对听障、孤独症、培智等不同需求的学生,用专业与坚守打破沟通壁垒,用热爱与耐心浇灌“特殊花朵”,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教育故事,为推动茂名特殊教育发展贡献力量。
  深耕特教18年的陀旅艳,负责手绘工作坊。她带领听障部从小学到高中的学生,把帆布包、鞋子、服饰等普通物件变成精巧手工艺品,还常带学生看画展、走手绘服饰时装秀。近5年,200多名学生在绘画比赛中获奖,工作坊更拿下省艺术展演一等奖。她善于发现学生敏锐的视觉观察力与专注的创作力,陪着孩子们从“不会握笔”成长为手绘画师,“见证潜能开花”的幸福,成了她一直坚守的动力。
  在舞蹈教室里,周思彤已与听障学生“无声共舞”七年,负责“梦之声舞蹈社团”。她担任听障部律动课教学,带领学生练习芭蕾基训、中国古典舞。为让听不见声音的孩子感受节奏,她反复琢磨教学方法,看着学生用眼睛捕捉节拍、用肢体传递情感。这段特殊的教学经历,让她对“教育”与“舞蹈”有了更深的体悟——舞蹈不仅是艺术,更是孩子们表达自我的桥梁。
  13年陪伴培智学生起舞的方俊尹,与特教的缘分始于大学实习,此后她便留任成为培智文艺老师,带领舞蹈队一路成长。面对唐氏学生排练时闹情绪的情况,她从不硬劝,而是用转移注意力、给予奖励的方式安抚;她秉持“先懂他再教他”的理念,与学生建立起深厚信任。在她的带领下,舞蹈队作品《森林童话》获全国魅力校园一等奖,多次为学校争光。
  因志愿服务中“被需要”的感受,陈月华选择成为培智老师。在她看来,特教不仅是帮助孩子,更是为孩子背后的家庭带去希望。每天,她陪学生晨练、上课,时刻关注孩子们的身体状况与心理变化。教生活技能时,她会拆解步骤手把手教学。每当看到学生进步、家长露出安心的笑容,她都觉得所有付出都值得。
  从黑龙江来到茂名的芦旭,已在特教岗位坚守11年。作为听障学生的老师,她上课从不用扩音设备——怕干扰学生的助听设备,讲课同时同步打手语,一堂课下来嗓子常是哑的。教学中,她注重多感官联动,碰到难记的手语,就先拿实物让学生摸、看,帮助理解记忆。为与学生建立信任,她记住每个孩子的喜好,用手语和小卡片交流,还当起“翻译官”,帮孩子向家长传递心声,教家长简单手语,成为孩子们打心底信任的人。
  邓伟良担任孤独症实验班班主任的同时,还承担生活语文、沟通交往、VR与图操三门课程的教学。课堂上,她重点帮助学生提升语言表达与社交能力,借助情绪与行为障碍干预系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她常说,特教工作是“双向治愈”——学生一个回应的眼神、一次主动开口,哪怕只是简单的几个字,都能让她满是成就感,也让她更坚定地守护这些“星星的孩子”。
  茂名特校还有许多这样的老师,以爱心消融障碍,用专业赋能成长。这个教师节,向这群“特殊园丁”致敬,感谢他们为特殊孩子照亮前路,为特殊教育注入温暖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