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5000人次打卡到多业态爆发

沙琅镇解锁县域副中心发展新密码


文/图 通讯员 谢文明 官亮
  夜幕降临,沙琅镇政府府前路东延线灯火通明。夜市霓虹闪烁,沉香文化飘香,沙琅这座粤西小镇的夜晚正在发生一场华丽蜕变。从占道经营的“网红街”到规范有序的夜间经济圈,探索出一条“烟火气”与“文明味”并存的治理新路径。

  夜市新生
从流动摊贩到规范经营
  位于沙琅路北段和琅江路东段的“网红街”自发形成后,虽然带来了火热消费场面,但也随之产生了占道经营、环境卫生和社会治安等问题。流动商贩分布散乱、反复出现,管理部门难以统一有效管理,市容环境秩序和交通秩序受到影响。
  面对这一治理难题,沙琅镇没有简单采取“一刀切”的取缔方式,而是积极探索治理新路径,将群众诉求、商贩生计和墟街管理融为一体,按照“疏堵结合,相对集中,规范统一”原则,推动沙琅夜市建设。

  投资规划
千万级项目打造夜市标杆
  2025年1月,电白区沙琅夜市建设项目正式办结通过。这个总投资1200万元的项目占地面积达13000平方米,建设面积5000平方米,目标建成约200个单元档口出租。项目用半年时间完成建设。
  管理方引导流动商贩入驻,要求商户自觉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安排保洁人员及时清理垃圾,定时消杀和清理排污管道,确保夜市环境卫生干净整洁。

  夜经济效应
5000人次打卡的春节盛况
  沙琅夜市的开业迎来了开门红。春节期间,沙琅夜市吸引了近5000人次前来游玩消费,极大地带动了当地的消费活力,同时解决了当地1200多人就业问题。
  “新年好味”与“潮玩娱乐”两大板块完美融合,满足不同居民的消费需求:烧烤、特色小吃、新潮饮料,品类众多。
  除了美食,娱乐项目也丰富多彩。套圈、打气球等传统游戏摊位前围满了跃跃欲试的人们。

  多业态爆
发夜经济带动全域发展
  沙琅夜经济的发展,就像一颗投入湖面的石子,激起了层层涟漪,带动了周边多个业态的协同发展。
  住宿业迎来了新机遇。随着夜晚前来游玩的游客增多,促使当地酒店、民宿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周边的商业店铺也沾了夜经济的光。服装店、饰品店等延长了营业时间,在夜晚也迎来了不少顾客。就连一些文具店、杂货店,也因为夜晚人流量的增加,生意变得更加红火。

  文化赋能
沉香广场打造夜经济新地标
  8月10日,沙琅镇全新文化地标——沉香广场正式启幕,为沙琅的夜经济增添了文化内涵。曾经的闲置地蜕变为“百千万工程”示范标杆,灰瓦白墙与玻璃幕墙碰撞古今美学,连廊串联商铺与舞台,黑底化道路映衬智慧光影。
  广场以“沉香”为核,构建文化传承与产业振兴双链条。是一个集文化展示、市民休闲、产业推广、城市形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地标,是沙琅向外界展示独特魅力和深厚产业文化的重要窗口。

  联动发展
休闲圈的全时段体验
  沉香广场南临新城公园,两大空间形成“一动一静”互补格局。白天,群众可漫步新城公园的林荫步道,午后转至广场品沉香茶、逛文创市集。入夜后,公园湖畔灯光秀同步开启,形成“公园赏景+广场夜娱”的全时段体验。
  新城公园同步提升打造文化广场,配备百姓舞台,双向引流形成“1+1>2”的集聚效应,让“15分钟生活圈”充满烟火气与文化味。

  产业融合
特色产业赋能夜经济发展
  沙琅镇有豉油、南药、龟鳖等传统优势产业,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养龟第一镇。2023年凭借沉香产业入选“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谭儒萝卜、坡富红糖、渡头五黑鸡等“一村一品”特色产业,为夜经济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支撑。沙琅豉油、豆豉企业16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食品产业体系。
  全镇龟鳖、沉香等各类“土特产”卖货电商3000家,年销售额超5亿元。这种线上线下融合发展的模式,为夜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治理智慧
柔性执法与规范管理并存
  沙琅镇在发展夜经济过程中,借鉴了其他地区的成功经验。像阳西县沙扒镇一样,在不影响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临时划定疏导点,不收取费用,以柔性执法方式引导流动摊档有序经营。
  沙琅夜经济的蓬勃发展不仅带来了商业繁荣,更探索出了一条城市治理的新路径。随着沙琅夜市和沉香广场的联动效应不断显现,这座电白区域副中心的夜晚正变得更加多彩多姿。
  从5000人次的春节盛况到多业态协同发展,沙琅镇用实践证明了夜间经济不仅是消费场所,更是文化传承、社会和谐与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