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崇文重教蔚然成风


■记者 文华春 通讯员 董天忠
  本报讯
教育投入是最硬“基建”,崇文重教是最暖“乡风”,人才回流是最强“引擎”。连日来,化州市掀起崇文重教热潮,各地纷纷自发组织开展奖教奖学活动,为高校新生送上祝福,也为当地“百千万工程”注入教育动能:化州全市超20个镇村举办活动,惠及师生千余人,民间奖学基金超千万元。
  乡贤齐心,奖学成势。彭氏宗亲联谊会连续多年自筹资金奖学,今年嘉奖41名本科生;华山李氏坚持八年,表彰110余名硕博及重点高校学子;中火岭、低坑等村七年如一日,累计发放奖学金近百万元。乡贤们日夜接力捐款,涓滴成河。外出党员彭权群道出心声:“约定每年将部分利润寄回,让孩子们安心读书。”
  文化搭台,乡风润心。奖学典礼上,非遗《跳花棚》锣鼓铿锵,村歌《吉祥如意》高亢嘹亮,村民如看春晚般踊跃。低坑小学将毕业典礼融入现场,让新生为学长戴红花,把“读书有用”刻进童年。旺岭村展示明代进士“勤读力耕”祖训展板,潜移默化滋养文明乡风。
  教育反哺,百业并进。奖学活动更成“招才引智”平台。考上北师大的张桥成现场表态:“学成归来办乡村教育工作室。”中火岭村对接“百千万工程”项目库,邀获奖学子假期参与村庄规划、电商直播,促进“人才回引、项目回流”。彭氏教育基金会将奖学结余投入“彭氏博物馆南楼修缮”,打造研学基地,预计年接待学生万人。
  机制固化,久久为功。为防“一阵风”,各村(社区)将奖学写入村规民约,成立教育促进会,账目定期公示;镇级层面将奖学纳入文明村镇测评体系。该市教育局表示,将整合市镇村三级资源,探索“奖学—实习—就业”全链条培养,让崇文重教成为化州最持久的发展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