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带动特色推动业态撬动

化州三招铺就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振兴新路


■记者 邹慧 通讯员 陈杨官 董茗彦
  本报讯
近年来,化州市以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总牵引,精准锚定特色产业赛道,创新实施“平台带动、特色推动、业态撬动”三大举措,为农民铺就了更宽广的致富路,让乡村生活充满希望。
  攥紧“农业芯片”
平台赋能强筋骨
  化州深谙种业是农业的根基,着力打造产业核心平台。建成高标准的水稻良种推广示范基地、化橘红种质资源圃,通过“1+12”良种繁育体系,年供应优质化橘红种苗110万株,实现良种全覆盖。创新“六共享”模式,紧密联结农户与产业,订单农业稳稳托起8.4万余户收益,股份合作让1.1万余户农民变“股东”,土地流转叠加保底分红惠及4.2万余户家庭。在省级水产和预制菜产业园内,罗非鱼产业链条完备,从养殖到精深加工、生物提取一气呵成,带动超万户农民增收。预制菜产业园14个子项目相继发力,化州香油鸡、牛杂等特色美味搭乘冷链快车直抵大湾区餐桌,吸引2万余农户深度融入产业链分工。
  擦亮特色招牌
产业崛起势如虹
  化州化橘红、水产、预制菜三大产业强势入选《广东省县域特色产业目录》,成为县域经济闪亮名片。其中,化橘红产业实现全链腾飞,产值突破115亿元大关,种植面积扩至13万亩,荣登“2024中国区域农业产业品牌影响力指数TOP100”第9位。化橘红更成功跻身国家级区域公共品牌、国家农业品牌精品培育计划及广东省农产品“12221”市场营销十大案例,斩获省内首个农产品“中国气候好产品”认证。其与吉林人参的“南橘北参”结对推广,开创了特色农产品跨区域品牌联动新典范。
  激活乡村动能
新兴业态涌春潮
  2024年,化州以“中医药文化夜市”、“村K”等创意活动引爆乡村旅游,文旅收入同比激增45%。“村BA”赛事期间,东方红村单日摊位租金高达2000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超33万元。化州还积极培育乡村内生动力,建成“乡村微工厂”634家,年产值超13亿元,创税近1300万元,解决本地就业上万人。人居环境整治成为撬动发展的新支点,新塘村以“微改造”精雕细琢,引来社会资本活水,激活水果种植、乡村旅游等多元业态。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突破50万元,较2023年劲增25万元,增幅高达100%。
  化州以平台之力筑牢产业根基,以特色之名擦亮区域品牌,以业态之新激发乡村活力,在“百千万工程”引领下,探索出一条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振兴新路,为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生动的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