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雾岭石崖茶:古法焕新深山好茶


茶农爬上10米左右高的老茶树采茶。

品尝石崖茶,聊聊家常。

清澈的溪流。

茶农在了解石崖茶的生长情况。

茶农在晾青。

黄婆婆在老式制茶。

大雾岭上郁郁葱葱的石崖茶。

扫一扫看视频

图/文 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甘杨松 蔡杨颖琳
  在大雾岭深处的信宜市大成镇塘坳村,一片承载着文化记忆的古茶园正焕发新生。这里留存的43棵明清古茶树,见证着石崖茶从明朝发展到至今的历程。
  大雾岭茶文化底蕴深厚。在当地制茶人黄婆婆的茶园里,一棵明朝古茶树与二十余棵清朝古茶树枝繁叶茂,诉说着制茶技艺的传承故事。出生于1939年的黄婆婆,六十载坚守采青、晾青、杀青、揉捻、焙干五道古法工序,被年轻茶人亲切称为“民国茶艺师”。她端坐茶室中央沏茶位,以娴熟手法完成“升茶”仪式,寓意“喝了再升,步步高升”,让古老茶艺在茶汤流转间代代相传。2023年,这项凝聚古人智慧的信宜绿茶制作工艺(石崖茶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信宜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为传统技艺注入了时代活力。
  近年来,大雾岭茶叶产业迎来跨越式发展。当地以古茶树资源为依托,积极推广石崖茶护种培育,目前大山茶种植面积已超8000亩,成功入选广东省“一村一品、一镇一业”项目。2024年,大雾岭茶叶走出国门,远销东南亚、欧洲等地区,重现海上茶马古道。
  当地依托原生态茶园资源,创新推出茶树认购、制茶体验、团建活动等多元化项目,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游客可上山下乡亲近原始生态风光,在茶农指导下体验采茶炒茶的乐趣,感受非遗技艺的独特魅力。同时,配套建设的农家乐、民宿等设施,让市民在享受无公害农副产品的同时,沉浸式体验乡村生活。
  从守护古茶树到培育新茶园,从传承老技艺到开拓新市场,大雾岭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文化为魂、产业为基的乡村振兴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