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大力发展油茶产业助农增收

让“小油茶”做成“大产业”


■记者 邹慧 通讯员 董天忠 李权中
  本报讯
“今年油茶大丰收,青果收购价每公斤2元,我家20亩林地净赚3万多元。”8月上旬,化州市播杨镇平太村的徐伯算起油茶增收账,笑得合不拢嘴。近年来,化州市把油茶作为乡村振兴主导产业,种植面积从3万亩扩大到8万亩,2024年青果产量突破9000吨,加工茶籽油700多吨,全产业链产值1.8亿元,带动1万多名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化州地处粤西丘陵,红壤富硒,种出的茶油油酸高、品质优,每公斤售价160至200元,市场供不应求。化州坚持全链发力:向上游延伸,对油茶壳、茶粕进行深加工,每吨收购价约2000元,果皮、残渣还可制药;向下游拓展,茶油主销北上广,茶粕销往海南、广西、福建等地,形成“一颗果吃干榨尽”的循环经济。
  为让“小油茶”长成“大产业”,化州市出台三年行动计划,打出组合拳。资金方面,整合涉农资金、产业基金、抵押贷款等多元投入,解决“钱从哪来”难题。技术方面,建立专家工作站,推广机械化采摘、低温冷榨等工艺,组织茶农到湖南、江西取经,良种良法覆盖率达九成;市场方面,培育本地营销队伍,建设电商仓储中心,完善溯源体系,严打假冒伪劣,让消费者买得放心。机制方面,大力推广“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企业负责种苗、技术、销售,村集体和农户以林地入股,收益按比例分成,实现“资源变资产、农民变股东”。广海大木业等企业正是采用这一模式,通过“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农户”等方式,不仅自身在丽岗、那务、播扬等地种植了4500多亩油茶,还为丽岗镇、那务镇农户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带动农户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实行种、产、销一体化。同时,企业在施肥、除草、摘果等环节雇用大量附近村民(高峰期达六七十人),按日支付工资并提供午餐,有效促进了农民就业增收。
  油茶树四季常青,是化州大地土壤的生态卫士;油茶果榨液,更是千家万户的致富源泉。下一步,化州将推动油茶种植面积三年再增3万亩,精深加工率提升至60%,把更多增值收益留在农村、留给农民,让油茶树真正成为老百姓的“摇钱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