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放大
- 缩小
- 默认
织密欠薪治理网 “护薪”行动暖民心

邹玉芳(茂南)
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化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以“百千万工程”为引领,将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作为一项重要民生工程,着力构建“预警—排查—处置—惩戒”全链条“护薪”体系。今年截至6月底,全市未发生30人以上群体性讨薪事件,欠薪隐患总体处于可防可控状态,治理成效初显。
为维持生计,无数青壮年劳动力无论身处城市还是农村,不得不暂别亲人、远离家乡,奔赴陌生的城市,在工地上起早贪黑、披星戴月,从事最辛苦的工作,换取微薄的报酬。尽管收入不高,但这笔工资却是他们支撑家庭、保障基本生活的重要经济来源,甚至可能是维系家庭生计的“救命钱”。
用人单位理应依照劳动合同约定,及时足额支付劳动者工资。然而,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劳动者未能按时领取应得报酬,有的甚至被拖欠数额巨大。一旦遭遇欠薪,劳动者的生活将陷入困境:家中老人失去经济依靠,子女的教育费用难以支付,患病的亲人无法及时就医,自己在外租房也面临交不起房租和水电费的窘境。
工资是劳动者的“血汗钱”,是其基本生活的根本保障。用人单位长期拖欠工资,而劳动者作为弱势群体,往往面临投诉难、举证难、处理周期长等现实困境。长期拿不到工资,部分劳动者可能情绪激化,采取集体上访、聚集闹事等过激行为,不仅影响自身权益的合法维护,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影响社会和谐与安宁。
群众利益无小事。只有妥善解决欠薪问题,才能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消除潜在风险,营造和谐有序的社会环境。正所谓:“当官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为切实保障劳动者合法权益,化州市在工地、厂区广泛张贴欠薪投诉二维码,并开通“12345”政务服务热线、国家欠薪线索反映平台、微信小程序等7条绿色通道,让劳动者动动手指,即可随时随地反映问题。相关职能部门第一时间响应、及时跟进、妥善处置,确保劳动者“劳有所得、勤有所获”,切实增强他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治理欠薪,不仅关乎劳动者的切身利益,更关乎社会的公平正义与长治久安。化州市人社局的实践表明:只要职能部门主动作为、制度执行到位、科技赋能监管,欠薪问题完全能够得到有效遏制,甚至在萌芽阶段就被及时化解。
劳动者的工资,不仅是经济收入,更承载着尊严、责任与家庭的希望。开展“护薪”行动,正是“人民至上”理念的生动体现。只有让每一位劳动者都能按时足额领取工资,才能真正实现“劳有所得、干有所值”,让社会更加公平、更有温度。这不仅是民生工程,更是民心工程,是我们党委、政府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直接彰显。
保障劳动者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事关社会和谐稳定大局。治理欠薪,最根本、最有效的手段是依法维权。我们绝不能让那些为城市高质量发展默默奉献的劳动者“流汗又流泪”。职能部门应加强日常普法宣传,提升用人单位知法、守法、依法用工的自觉性,及时回应劳动者的合理诉求。同时,也要加强对劳动者的法律宣传教育,引导他们通过合法、理性途径维护自身权益,推动形成依法维权、依法用工的良好社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