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焕新颜 实干暖民心
丽岗镇“安居接力”让危房户圆梦新居
■记者 梁郁文 通讯员 温文龙
本报讯 “这下台风来了也不怕,下雨天再也不用搬衣服了!”50岁的环卫工德叔抚摸着雪白的新墙,笑得像孩子。这座100平方米的混凝土新房,从入户走访到落成封顶仅用了一个月,背后是社工“吹哨”、干部“报到”、社会力量“接力”的暖心故事。
6月一场夏雨,丽岗镇社工站小温、小吕到硃砂圩村入户排查。推开一扇吱呀作响的木门,霉味扑面而来:屋里滴答漏水,三个孩子忙着搬衣物,德叔踮脚用塑料布堵屋顶。
“叔,这房子住了多久?”
“5年了,以前住的是土坯房……”
不到20平方米的空间,挤着一家四口。德叔是村里的环卫工,微薄工资供三个孩子读书;台风夜,屋漏声与门窗咯吱声成了孩子们深刻的童年记忆。
当晚,社工将情况上报镇分管领导,同时村委会干部也和镇领导反映。次日一早,镇党委书记带队踏勘现场,当场拍板:“台风来不来,这事都管到底!”
随后,一场跨部门协调会迅速召开:镇统战办——联系南山寺争取善款与建材;社工站——台风前将德叔一家安置进村集体闲置房;镇规建环保办——全程监管质量,每周现场督进度。
从施工开始,每一步都把“尊严”二字刻进细节:地基屋顶、屋内独立厨卫、外墙贴隔热层……
6月烈日下,第一铲混凝土浇筑;7月初,新房封顶。施工队两班倒,镇领导每周必到现场,监理、社工、村干部“一日三巡”,只为让德叔一家赶在下一个台风季前入住。
落成当天,德叔接过钥匙,手在发抖:“做梦都没想到能住上这么亮堂的房子!共产党把咱老百姓真真正正放在了心尖上!”
镇党委书记在公共服务例会上说:“群众难处往往藏在最不起眼的角落,多走一步、多问一句,就能早发现一分、早解决一分。”
如今,丽岗镇已建立“社工日常巡查—村级即时上报—镇级吹哨报到—社会力量补位”的闭环机制,形成“发现一户、解决一户、温暖一户”的常态化帮扶。
硃砂圩村口,那间曾风雨飘摇的危房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白墙黛瓦的新居,以及党群合力写下的民生答卷——让每一份牵挂都有着落,每一份期盼都有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