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的“处方”


■刘建东
  1996年夏天,命运的阴影笼罩了我的家庭。
  6月的一天,父亲在省肿瘤医院被确诊为左侧喉癌晚期,自此只能回家接受保守治疗。往后的两个多月里,父亲每日与针管、中药、西药相伴,可病情不仅没有好转,反而愈发严重。白天、深夜,他总是睁着眼睛,呆呆地望着天花板,被病痛折磨得难以入眠。经常用拇指和食指捏着喉咙,不停地摇着头,然后两手摊开连连拍打着桌面,唉声叹气,那种无助绝望的眼神让人心碎。本来一生勤劳的父亲身体素质好,干活时简直如一头不知疲倦的蛮牛,可就是这个万恶的小毒瘤让他疼得死去活来。
  起初,一支可的松还能让父亲安稳度过一天,渐渐地药效大减,一支只能维持半天,到后来,即便连续输液,也无法让他入眠安神。喉咙里的毒瘤一天天增大,气道愈来愈狭窄,以至呼吸困难,喝水喝稀粥都疼痛难忍,由于进食少,生命主要靠输葡萄糖维持,身体越来越瘦弱,到最后大小便都不能自理了。看着被病痛折磨的父亲,全家人心急如焚,却又束手无策。
  那时,十岁的儿子,把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一天,他神情凝重地将我拉到门外,轻声说:“爸爸,请帮我找支笔和一张纸来。”我满心疑惑,询问缘由,他的回答让我既意外又感动:“我想给爷爷开个处方。”
  我迅速拿来纸笔,只见儿子像个小郎中,在饭桌上郑重地铺开纸张,一笔一划认真书写:“大蒜头30克,文火熬30分钟,日服三次,半月见效。”看着他稚嫩却坚定的字迹,我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绪,既有对孩子孝心的欣慰,又觉得这想法有些天真好笑,这大概是那段灰暗日子里,我难得的一次微笑了。
  “岳宝,你平时爱读书,知识丰富,还知道学以致用,很棒!”我摸着儿子的头说道,同时翘起大拇指,“但癌症是医学界至今都难以攻克的大难题,爷爷的病不是这么容易就能治好的。”儿子却不服气,认真地说:“可是报纸上说大蒜素杀菌效果特别好,对治癌防癌肯定有用!爸爸,您就让爷爷试试吧,我看着爷爷这么痛苦,心里太难受了……”
  为了不辜负儿子的一片孝心,我按照他开的方子,洗净蒜头,熬成汤端给父亲。得知这是宝贝孙子开的“处方”时,父亲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笑容,鼓着劲强迫自己一口一口地吞下去。可惜,父亲早已病入膏肓,几次服用后,病情依然没有起色。三天后,安详地离开了,仿佛只是沉沉睡去。
  时光流转,儿子的那张“处方”早已泛黄,但每每想起,那份稚嫩的孝心与温暖,总能让我心中泛起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