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荔”为媒“双赢”执行
本报记者 许巨滔 通讯员 张扬 黄茵
“法官,您好。荔枝季结束啦!场地已经还给农业公司,今年收成好,赚了不少,真得谢谢您们!”电话那头,被执行人老吴的笑声里满是轻快。
这段从纠纷到合作的佳话,始于一场租赁合同纠纷,却因荔枝牵出意外温暖,曾经“剑拔弩张”的诉讼当事人,成了合作共赢的生意伙伴。
荔枝丰年却遇上场地难题
申请人某农业公司与被执行人老吴因场地租赁期限届满产生争议,高州法院判决老吴需在指定期限内返还租赁的场地。然而,案件进入执行程序时,恰逢高州荔枝大面积成熟,老吴租赁的场地正用于荔枝分拣、暂存,每天有近6000斤新鲜荔枝从这里发往全国各地。
执行法官决定先到现场实地走访,了解情况。但一看到法官的到来,老吴便慌乱了起来。
“法官,能不能再缓一缓……我种了一年的荔枝,就指望这一季,如果现在腾退,分拣设备得搬,工人得散,树上熟了的荔枝摘不下来,我这有一堆订单等着,发不出还得赔钱……这损失我承受不起啊!”还没等执行干警开口,老吴便抢先说。
看到满场整装待发的荔枝和忙碌的分拣工人,执行法官心里有了数,“硬执行会两败俱伤,解决问题还得找到双方利益的‘交汇点’。”
“两难”中的“双赢”之策
为破解困局,执行法官积极组织双方当事人来到当地综治中心里的司法惠民服务中心进行调解,将双方面临的困难、被告还款的诚意、多年合作的情谊都摆上台面,引导双方互相理解。
“大家都是生意人,相信都明白采购季对荔农来说有多重要,我不是不履行,只是希望你们能酌情放宽履行期限。一边是生效判决的法律义务,一边是一年血汗换来的丰收,我真的进退都难啊!”老吴情绪激动。
“法官,我们也有我们的难处啊,公司想尽快收回场地用于扩大生产经营,他那边迟迟不返还,严重影响公司的经营规划。”农业公司负责人无奈地表示。
调解中,执行干警敏锐地捕捉到一个细节:申请人近期拟采购一批本地荔枝分发给员工,奈何一直没找到靠谱的供应商。碰巧被执行人种植的白糖罂、桂味都是本土著名的优质品种,在市场上很受欢迎。
执行干警顺势提议:“生效判决必须履行,但履行方式可以协商。申请人需要荔枝,被执行人有好荔枝,这不是现成的合作机会吗?不如农业公司从老吴这里采购荔枝,待他完成荔枝采收再收回场地,这样既可以满足公司的采购需求,也能解决老吴的燃眉之急,你们看这个方案怎么样?”
“可我们正有纠纷,万一他的荔枝品质不行怎么办?”申请人有些顾虑。
老吴随即拿起荔枝递了过去:“放心!我们的荔枝又大又甜。来来来!你尝一下,不满意的话我果园还有,我带你去果园里去挑,挑到你满意为止。”
申请人见老吴诚意满满,最终点头同意:“我们确实需要采购荔枝,要是你的品质过关,我们愿意优先从你这买!只要你能保证按时返还场地,我们等待一段时间都没问题。”
老吴喜出望外,拍着胸口保证:“我这荔枝都是当天采摘、当天分拣,保证新鲜!你放心吧,场地延期多久,我就按市场价多付多少租金,绝不含糊!”
“有机会咱们还合作”
在执行干警的见证下,双方很快便达成了和解协议:老吴可延期30天返还场地,期间按每日100元支付占用费;申请人向老吴采购1000斤荔枝,采购价参照市场价略作优惠,货款在荔枝交付后3日内结清。
“本以为得撕破脸,没想到法院还帮我们搭了合作的桥。”签订和解协议后,老吴递上刚摘的荔枝,申请人笑着回应:“这批荔枝要是口碑好,明年我们还从你这儿订。”
荔枝采收完毕后,老吴按时清空场地,申请执行人顺利接收。1000斤荔枝早已如数交付,果肉厚实、口感鲜甜的高州荔枝还帮老吴拓宽了销路。有员工尝过后,主动向他介绍了新的采购客户。
“法院不光解决了纠纷,还促成了好事。”当地村民说起这事,都赞不绝口。如今,那场因租赁合同而起的纠纷早已尘埃落定,但老吴与申请人的合作还在继续。这个夏天,高州的荔枝不仅甜在舌尖,还暖在人心,更孕育着更多合作共赢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