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头角口岸重建工作启动


沙头角现状。

沙头角口岸重建效果图。

  为提升通关效率及推动沙头角一带发展,香港特区政府与深圳市政府正积极推进沙头角口岸重建项目。沙头角口岸将于8月开始拆除,预计3至4个月内完成拆卸,最快2029年完成重建。
  年近四十的沙头角口岸,终迎“旧貌换新颜”。据深圳市口岸办介绍,沙头角口岸重建规划相关方案已获国务院批复,重建后沙头角口岸将取消货检功能,仅保留旅检功能,设计旅客通关能力也将大幅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
  根据规划方案,深港双方口岸区域沿沙头角河布设,司法界面清晰、通关缓冲空间充足。未来将继续探索在沙头角口岸落地更加便利的通关查验模式,进一步提升旅客通关体验和查验效率。
  原沙头角口岸占地面积约4.2公顷,于1985年建成,原设计旅客单日通关量1500人次,车辆单日通关量800辆次,是深圳城市东部重要的客货运综合性口岸。为加快落实深港跨境货运交通组织“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总体安排,进一步支撑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的建设,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沙头角口岸重建工作启动。
  这是盐田城区发展的一大重磅利好。全新的“沙头角口岸Plus”,无疑将成为深圳东部地区重要的跨境枢纽,为沙头角片区和盐田带来诸多人气,更为盐田高质量打造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添柴加火。

落地更加便利的通关查验模式
  沙头角口岸,确实有些“老了”。原来设计的每日1500人次的通关量,早已无法满足深港间日益密切的人员往来。据统计,2019年口岸客运通关量已为1.1万人次/日。
  同时,由于口岸设施老化、通关效率低下,安全隐患严重,现有的沙头角口岸已经无法满足服务合作区建设的重要使命。因此,口岸重建被列为了深港东部跨境交通网络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加快落实深港跨境货运交通组织“东进东出、西进西出”的总体安排,进一步支撑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的建设,按照市政府工作部署,沙头角口岸重建工作启动。未来将继续探索在沙头角口岸落地更加便利的通关查验模式,进一步提升旅客通关体验和查验效率。同时,沙头角口岸将取消货检功能,设计旅客通关能力也将大幅提升至单日4万人次。

宝地宝用,助推深港融合
  深港之间,口岸是联系的纽带。伴随着香港北部都会区发展构想的提出,口岸经济带逐渐成为深港间的重要发展极。重建后的沙头角口岸,将打造服务深港的智慧口岸及交通枢纽,同时,按照宝地宝用的原则释放商业用地,打造特色高端酒店,体验陆上看深港的极致享受。
  交通线路的“无缝衔接”将让沙头角口岸拥有更广的辐射力:通过立体慢行系统,口岸可快速连接深圳地铁8号线沙头角站。同时,盐田还将积极争取轨道交通规划西延至沙头角口岸,联动深圳东西部多个重点开发片区,并预留与香港铁路衔接的可能,为深港两地跨境轨道交通基础设施衔接做好充足准备,有效促进深圳东部与香港北部都会区的深度对接,串联深圳东、中、西部主要旅游圈。

为盐田“合作区”建设添把火
  就在沙头角口岸的不远处,位于深港两地交界处的中英街,如同时间的玫瑰,在历经时代的风云变幻后,静待重新绽放光彩。
  2021年底,香港北部都会区的规划构想正式出台。这个面积达300平方公里的都会区,将覆盖由西至东的深港口岸经济带以及更纵深的腹地。
  2022年,《加快沙头角深港国际消费合作区建设的实施方案(2022—2025年)》(下称《实施方案》)正式出炉,合作区建设有了详细的“操作指南”。而口岸重建规划的落地,无疑将为盐田“合作区”的建设再添一把火。
  如今,伴随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向纵深推进,以及香港北部都会区建设的提出,以中英街为代表的沙头角片区,正在迎来黄金发展机遇。中英街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2022年9月,中英街改造提升工程正式动工,计划于2025年实现整体街区完工运营,届时将形成“西有前海、中有河套、东有沙头角”的深港消费深度融合双向奔赴格局。
  “一街两制”携手共进、全新口岸焕发生机、深港两城深度融合。让我们共同期待,位于大鹏湾畔的沙头角,穿越历史的光影,将“春天的故事”动人的旋律在这里昂扬高奏。
  来源:澎湃新闻、大湾区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