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青光影见证成效 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镇盛镇“莲结樟岭”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暨获奖作品颁奖典礼举行


茂南区首届“莲结樟岭”主题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暨非遗打铁花美食游乐嘉年华现场人头涌涌。

■文/图 通讯员 黄林明 郑伟业
  本报讯
7月26日晚,在悠扬的五弦琴音中,《少年中国说》的激昂与《沧海一声笑》的豪迈交织回荡,茂南区镇盛镇“莲结樟岭”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暨获奖作品颁奖典礼在樟岭莲藕莲子基地盛大启幕。此次活动不仅是一场艺术的盛宴,更是镇盛镇在“百千万工程”征程中奋进姿态的生动展现。近年来,镇盛镇以“农业+食品加工+文旅”为发展方向,让艾草飘香、莲荷成景,将“东药、北荷、西食、全域风光”的美好蓝图逐步变为现实。这是镇盛镇对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积极践行,也是茂南区以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具体体现。

  各界汇聚,共赏艺术话发展
  活动现场,茂南区委常委、区政府党组成员陈伟敏,茂名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处主任肖羽,茂南区政协副主席梁驹,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书法家协会理事、茂名市书法家协会主席吴学翔,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曾梅青,区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李朝龙,茂名日报社副社长吴佰洋,以及镇盛镇党委、镇政府、镇人大领导,有关区直单位领导,深圳茂南商会负责人等齐聚一堂,与群众、游客一同欣赏艺术作品,共商发展大计。
  陈伟敏在致辞中指出,三年来,茂南区以“百千万工程”为蓝图,走出了一条文化赋能、生态反哺的发展之路。樟岭村莲田连片、农文旅融合发展,正是“硬实力”与“软文化”同频共振的生动体现。陈伟敏要求,要继续做强产业筋骨,探索“荷莲经济”的多元发展路径;要深植文化根脉,以“莲洁”文化为核心,推动形成“书画摄影+文创+农产品”的产业链;要拉紧党群纽带,创新“支部+合作社+农户入股”模式,选树“最美莲农”,让党员示范田成为技术推广站。

  产业引领,资源赋能促振兴
  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镇盛镇依托自身独特的资源禀赋,按照“农业+食品加工+文旅”的发展定位,坚持大抓产业,扎实推进艾草、莲子莲藕、肉牛育肥、食品加工、光伏、农文旅六大产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带动各村群众增收致富,成为镇盛镇万千群众用双手创造幸福的生动实践。
  “莲结樟岭”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暨获奖作品颁奖典礼,既是对艺术的致敬,也是对发展成果的见证。展出的获奖作品《接天莲叶无穷碧》,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莲花池内丰收的场景;《“莲”动乡村振兴》则用光影记录下美丽乡村的蝶变轨迹。这些作品不仅传递着美,更传递着“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坚实足迹。三年来,镇盛镇将文化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工程”,依托生态资源与人文底蕴,努力打造串联莲洁文化、艾草文化、红色文化的文旅精品路线,让文化为产业注入灵性,让艺术为发展凝聚共识。

  莲结樟岭,多元举措谱新篇
  站在新的起点上,镇盛镇党委书记陈晓明表示,将以“百千万工程”为统领,做强产业“硬支撑”。推动现代农业提质增效,实现文旅康养深度融合,打造独具特色的产业发展小镇。同时,深耕文化“软实力”,支持更多艺术家用镜头和笔墨记录乡土、传递乡情,让镇盛镇成为“诗与远方”的交汇点。点燃全民“创造力”,实施“乡村能人培育计划”,激发内生动力,让每一位奋斗者都能在乡村振兴舞台上绽放光彩。
  目前,在镇盛镇樟岭村,130亩莲塘从低洼撂荒地成功蜕变为网红打卡地。木质栈道穿莲而过,泛舟采莲、冰镇莲子糖水成为“夏日限定”,年均吸引20万游客前来,在这里读懂“人在莲中行,香自莲中来”的诗意。如今,大家以“莲”为媒,以书画摄影为桥,不仅要赏艺术之美,更要品产业振兴的实干之味!

  表彰激励,文艺赋能展力量
  活动表彰了本次书法、美术、摄影作品展获得一、二、三等奖的个人,并公布了特邀作者与优秀奖名单。相伴表彰的表演,在悠扬的独唱《江畔独步寻花》歌声中展现了樟岭荷塘诗意相通的自然之美、让更多人爱上乡村,而群舞《雨涧春行图》则描绘出春日的生机,歌伴舞《共圆中国梦》展现出“产业兴、百姓富、生态美”的美丽愿景。在这场视听盛宴中,让大家见证了镇盛镇荒滩变良田的故事,感受到了文艺赋能乡村振兴的强大力量。

  联动协作,让活动成为发展新力量
  本次活动由中共茂名市茂南区委宣传部、茂南区农业农村局、茂南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茂南区“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茂南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茂南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指导,中共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委员会、茂名市茂南区镇盛镇人民政府主办,茂南区文化馆、茂南区书法家协会、茂南区美术家协会、茂南区摄影家协会(筹)、镇盛镇樟岭村民委员会、深圳市茂名茂南商会、茂南区镇盛镇商会协办。各方携手合作,共同为活动的成功举办贡献力量,也为镇盛镇的乡村振兴事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