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长安的荔枝》推进茂名的文旅


陀宇(高州)
  据茂名日报报道,近日,改编自马伯庸同名小说的电影《长安的荔枝》在全国正式上映以来,票房、口碑成绩亮眼。茂名观众观影热情同样高涨,纷纷走进影院解锁影片中的茂名元素,领略古代千里送荔枝的传奇与不易。
  电影《长安的荔枝》的热映,将我们生活的地方推向了全国观众的视野,茂名作为“中国荔枝之乡”会随着电影热映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道。从文旅角度来看,我们正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风口上,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一难得的“东风”,将短暂的电影热度转化为持久的文旅吸引力,推进我市文旅“长红”。
  借此机会深度打造茂名荔枝文化IP。电影《长安的荔枝》为我市文旅提供了珍贵的“文化IP”。影片中“这里就是高州柏桥的荔枝园”等台词,直接将我市的高州定位为唐代贡荔的原产地,这种文化溯源不仅增强了“茂名荔枝”的历史厚重感,更构建了“茂名——荔枝——大唐”的符号链条。从其它地方文旅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当前的文旅竞争已从单纯的资源竞争转向了叙事竞争,如果能够将故事讲好,就能赢得游客的青睐。我市拥有1800多年的荔枝种植史,根子古荔园现存39棵500年以上古荔枝树,这些活态文化遗产是任何影视特效都无法替代的真实存在。可以预见,随着电影热映,来茂名来高州来柏桥的游客量会上升,我们要抓牢这股文化IP的引流效应,深度挖掘荔枝文化内涵,将散落的历史碎片串联成完整的文化叙事,深度打造茂名荔枝文化IP。
  借此机会深度打造文化体验项目。要提升我们自身的文旅运营能力,将影视流量转化为文旅“留量”。观察《狂飙》带火的江门老街、《去有风的地方》引爆的大理,它们都有一个相似的路径——“内容传播—场景还原—体验深化”。我市可借鉴这个模式,可以在柏桥荔枝园等电影取景地设置标识系统,开发“重走荔枝路”沉浸式体验项目;打造“大唐荔枝文化节”,复原唐代荔枝酒开坛仪式等场景;设计“从枝头到舌尖”的荔枝全流程体验,让游客参与采摘、运输、品鉴等。电影中展现的古代冷链运输智慧——“隔水隔气、蜡封蜜浸”,可以与科学课程结合,转化为有趣的科普体验项目。类似的体验,必定能够将短暂的观影热情延伸为深度的文化体验,从而实现“看过电影”到“想去茂名”的跃升。
  借此机会深度构建“荔枝+”产业生态圈。目前全球每5颗荔枝就有1颗产自我市,我们也一直在尝试将产业优势转化为文旅优势,这种转化经过实践为跨界融合。可以发展“荔枝+民宿”,在现有民宿的基础上,探索在荔枝林间打造特色民宿集群;开发“荔枝+高凉美食”,在荔枝宴、荔枝酒等衍生产品的基础上再做创新;培育“荔枝+研学”,与广东石油化工学院等高校合作设立荔枝种植科研基地;可以拓展“荔枝+健康”,挖掘荔枝果实、荔枝叶、荔枝树根等的药用养生价值。通过产业链的延伸,我们的荔枝可从季节性农产品转变为全年可体验的文化符号。
  一颗荔枝,承载着千年的文化记忆;一部电影,打开了地方发展的想象空间。我市文旅发展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我们要将整个文旅发展置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统筹推进,将电影的瞬间闪光转化为文化的持久光芒,如此,方能让千年荔乡的故事持续焕发新生机,成就“因荔闻名”到“因城留人”的质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