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路”


图/文 王琪 杜燕盛
  “近日,我所接到××星篮球培训机构家长反映机构目前未营业的情况,现我所正在核实相关情况……”据法治日报报道,近日,知名篮球培训机构××星篮球培训机构蒲黄榆校区大门紧闭,门上张贴着北京市公安局丰台分局方庄派出所的通告。今年5月中旬,该机构在北京的多家校区接连停课,教练离职、工作人员失联,家长们陷入维权困境。
  近年来,预付式消费模式在教育培训、健身美容、零售服务等领域广泛应用,但随之而来的商家“跑路”、退款难等问题频发。为缓解预付式消费门店“跑路”乱象,相关部门做了很多努力,比如出台相关法律法规,从源头管控资金风险;多地也在预付卡发行规模限制、资金存管、信息披露平台建设等方面进行了探索。然而,现实中预付式消费“爆雷”事件仍时有发生,有关部门难以掌握企业资金实际流向,消费者退费无资金保障,连维权时想弄清楚资金去向都很困难。这表明,相关消费保障规定在一些地方仍有待进一步落地。只有让消费者“预付无忧”,这一消费模式才能实现双赢。这既需要商家诚实守信、合法经营,也需要相关部门强化监管、严格执法,确保各项规定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