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政法之力护航“百千万工程”


法官将法庭搬到纠纷发生地附近的荔枝林下。

李花盛开时,法官向果农进行法律宣讲。

法官联合镇综治中心等部门诉前调解涉荔枝纠纷。

法官联合司法所调解涉荔枝纠纷。

  古荔树下,金山法庭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成功调解99棵百龄荔枝树承包纠纷。

法官送法进三华李产业园。

法官送法进三华李产业园。

法官背上国徽到果园开展巡回审判。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法治思想领航法治中国建设阔步向前,开辟了社会主义法治理论与实践的新境界。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及中央、省委政法委和市委工作部署,茂名市委政法委联合茂名日报社推出《以政法之力护航“百千万工程”》专版报道,充分展示各地各政法单位以高水平法治护航茂名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实践,努力推动建设更高水平的法治茂名平安茂名。

甜蜜经济,这样助“荔”!

  茂名高州是全国最大的荔枝连片生产基地,2024年产量超20万吨,产业总产值达90亿元,成为富民兴村的重要产业。
  在这片288平方公里的荔枝主产区,高州法院金山法庭以“法治护荔”为使命,创新打造“荔枝法庭”品牌,用司法温度守护“甜蜜经济”。

  涉荔纠纷如何“不出镇”?
  近日,电商大户阿芳带着一箱腐烂的荔枝冲进镇综治中心。原来,她通过某物流公司发往外地的100多箱荔枝因冷库故障全部变质。
  镇综治中心立即启动“中心吹哨、部门报到”应急机制,由法庭、派出所、司法所、市场监督所等部门组成的联合调解组在物流公司冷库集结。
  “温度记录显示冷库曾断电6小时。”市场监督所人员固定证据时,物流公司负责人仍辩解:“只是短暂故障,对荔枝质量影响不大。”金山法庭庭长朱祖永现场普法,明确指出物流公司应当承担的荔枝存储保管义务。每耽搁一分钟,荔枝损失都会不断增加。经3小时调解,物流公司最终全额赔偿6万元。
  这是金山法庭主动融入“1+6+N”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的生动实践。法庭以2个审判团队为核心,联动辖区4个镇(街)综治中心、55个村级人民调解委员会,将解纷阵地前移到田埂果园,近三年,通过“1+6+N”工作体系诉前化解涉荔纠纷317件,调解成功率超90%,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的良好效果。

  法庭为何搬到“家门口”?
  5月,分界镇储良村口的百年荔树下,国徽高悬,几张桌子搭建的“审判席”前,三十多位果农正旁听一起产品质量纠纷。
  原告黄伯称,用了在某农资店购买的保果剂,导致未能保果、出现黄叶问题。而被告农资店老板辩解称,黄伯用药浓度超标。
  主审法官朱祖永当即邀请农技站专家现场检测,发现药剂氮含量严重超标。最终该案当庭调解:农资店赔偿损失并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庭审之后,“法律微课堂”就地开设,法庭自编的《“以案说法”案例选编》在果农们手中不停传阅。
  这样的“荔枝树下普法”已成为常态。金山法庭针对荔枝种植、购销、物流等环节的法律风险,选取典型案例制作发放《“以案说法”案例选编》《水果购销合同参考样本》等宣传资料。近两年来,开展“送法进荔园”等普法活动35场次,现场讲解农资买卖、电商直播等法律知识,为果农提供精准法律服务,助力增收,近4年来没有一起荔枝购销纠纷诉至高州法院。

  “庭所共建”怎样护产业?
  5月,金山法庭在根子镇开展“平安大走访”时接到村民们反映,某农业公司向当地村民租了99棵百年古荔枝树后,希望作矮化处理并进行品种改良,引起村民不满。
  朱祖永深知这起纠纷不能耽搁,在当地镇委的支持下,迅速启动“庭所共建”多元解纷模式,联合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开展调解工作。
  “古树保护不能只打经济算盘,它们在村民心中的价值不是用钱可以衡量的,矮化老树、引入嫁接,可能果品更好、成本更低,但会伤了果农们的心,未来合作也无从谈起。”朱祖永先做农业公司的工作。“对村里来说,古树拿回来自己管理维护,年年收成有收入,荔枝主题文旅还能拉动农家乐、民宿等项目发展,收入更可观!”经朱祖永一番分析后,村民们看到古树保得住、发展更有前景,个个喜上眉梢。
  古荔树下,双方在法庭、派出所、司法所见证下顺利达成调解协议,99棵百年古荔枝树交还给村方。凭借古荔枝树的资源优势,慕名前来该村及周边观光旅游的游客年超百万人次,为当地村民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这正是金山法庭以“庭所共建”护航荔枝产业的生动注脚。该庭还创新打造“庭所共建”多元解纷新模式,在根子镇、分界镇等荔枝主产区搭建“庭所+”平台,成立荔枝(龙眼)行业纠纷调解中心,组建专业调解队伍,为荔枝产业从种植到销售的全链条保驾护航。该中心自2023年7月成立以来,累计化解涉荔枝纠纷237起,协助果农追回各项损失200多万元。

18亿背后,这样护“李”!

  作为“中国三华李第一镇”,钱排镇三华李种植面积超10万亩,年产值超18亿元,果园年接待游客90万人次。从种植采摘到电商直播、农文旅融合……全产业链“井喷”发展。
  产业发展的背后,信宜市人民法院合水人民法庭创新打造“筑基、聚力、创优”三维司法服务网络,为这块金字招牌注入法治动能。

  诉前调解 跑出“新速度”
  在三华李品果节法治宣传现场,果农凌某反映其受托为福建客商陈某代购4000公斤三华李后,却遭拖欠1.7万余元货款。
  该案诉至信宜法院后,经“优先立案+快速审理”机制,他很快拿到了合水法庭作出的生效判决,法庭还持续追踪督促履行,最终促成陈某主动履行还款义务。这起购销纠纷从收案到调解仅用3天便尘埃落定,池某也如约收到第一笔款项。
  调解追求高效、便捷,帮助当事人解决燃眉之急。这样的“上门服务”正是合水法庭高效调解的一个缩影。针对当地特色农业纠纷跨区域、季节性强等特点,信宜法院还创新构建“立审执”全链条保障机制,在立案环节开辟绿色通道,在简案快办基础上推行要素式审判,在执行环节建立动态跟踪台账,提升各环节效率。此外,还将司法服务前移至山间地头,依托“法官+调解员+村干部”联动模式,深入乡村、社区,主动上门调解纠纷,力求将矛盾化解在诉前。通过诉前调解,当事人的诉讼成本大幅减轻,解纷周期也明显缩短,平均调解时长18.48天,真正实现了“案结事了人和”。

  多元共治 织就护航“保障网”
  阿梅匆匆来到钱排镇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反映其此前经人介绍结识了来收购三华李的李某,李某委托其代为收购三华李,双方约定除按市场价结算货款外,还按斤另付溢价报酬。但到结算时,李某未能按时付款,仅以借款的形式签订借款借据,承诺分两期还清欠款,后又以各种理由拒绝付款。
  了解情况后,值班法官助理引导阿梅申请调解。2天后,钱排镇三华李产业协会的“三华李专家”调解员陈天福,便约阿梅与李某到中心进行调解。通过发挥“人民法庭+司法惠民”作用,连线法官开展线上说法,调解员线下劝解,最终促使双方达成一致调解意见。
  随着“银妃”品牌声名鹊起,购销合同纠纷也随之增加。面对果农法律意识薄弱、合同订立不规范等问题,信宜法院创新构建“人民法庭+司法惠民+产业协会”协同解纷机制,在全市各镇(街)成立司法惠民服务中心,凭借“线上+线下”的丰富解纷资源优势,成为法庭司法服务保障三华李产业的强大助力。
  “我们一直坚持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联合多方力量共建协作机制,推动审判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靠前设置法律咨询服务站,结合各镇街司法惠民服务中心服务功能,就地普法解纷,为‘银妃’三华李的种植、采摘、销售这条特色品牌产业链提供优质高效司法服务。”信宜法院相关负责人说道。

  特色服务 点亮发展“新征程”
  在钱排镇李花谷与双合村交界处的法律咨询点,一位跟团旅游的游客提出疑问:“导游说只包门票不包观光车票,这合理吗?”随后,合水法庭干警引导其查看行程订单,明确合同约定内容。游客看后满意地坐上了车。
  合水法庭深知,增强群众法治意识是源头解纷的关键。法庭干警在走访中了解群众需求,对收集的情况汇总分析,结合涉三华李产业案件审理情况,针对纠纷多发环节选编典型案例、印制普法宣传手册发放给群众,并在农忙时节结合“平安大走访”活动,定期派干警到全镇各村居开展走访普法,面对面为群众答疑解惑。
  此外,合水法庭以“枫桥式人民法庭”创建为契机,为三华李产业提供定制化法律服务,其打造的“守护‘银妃’花果山”特色法治实践活动,成为信宜法院保障“百千万工程”的重要成果。在“李花节”期间,该庭实现涉三华李农旅融合领域纠纷0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