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电白水东新湖街社区打造“三位一体”立法联系点

扫码就能进站 24小时不打烊


本报 通讯员 叶秀良
  广东茂名电白水东新湖街社区,面积1.5平方公里,常住人口2.3万多人,是一个人口密集、交通便利、设施完善,幼儿园、中小学校、机关事业单位、农贸市场、酒店、传统商业老街、现代商圈比较集中的综合型社区。2022年12月,该社区被确定为茂名市人大常委会基层立法联系点。
  电白水东新湖街社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法治思想,认真学习上海虹桥街道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经验做法,因地制宜、顺势而为,探索建立“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户外工作者爱心驿站”“三位一体”的基层立法联系点,走出一条基层社区助力地方立法工作全过程人民民主的新路子。
  2024年12月,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黄宁生到茂名电白水东新湖街社区实地调研,对该社区充分利用有限资源、“三位一体”推进基层“站”点”融合建设、助力地方立法工作的做法,给予充分肯定。

  扫码就能进“站”24小时“不打烊”
  市人大代表、电白水东新湖街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陈志锋告诉我们,该社区“三位一体”立法联系点最大的特点就是便民,居民群众扫码就能进“站”,24小时“不打烊”。站内提供有休息座椅、空调、24小时供应冷热水、手机充电器等。居民群众可以一边喝水、手机充电,一边浏览电子触摸屏,学习法律知识,参与立法讨论,提出立法需求,提交修改意见建议。
  新湖街社区党委高度重视“三位一体”基层立法联系点建设工作,成立了以社区党委书记为组长的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各项工作。在规划建设上,牢牢把握“密切联系群众”这一桥梁纽带,将“接地气”贯穿始终。在场所选址上,将基层立法联系点建在人来人往的公园旁边,与群众的日常休闲、运动场所融为一体,便于群众参与。在场所内部设计上,将服务群众理念融入其中,设置24小时可以扫码入内的大门,尽可能让群众在站内享受亲切感和归属感,让群众“愿意来”“入得来”。在喝水机、充电器旁,设置电子触摸屏,让居民群众随手就可以点击浏览法律条文,或参与立法讨论,提交修改意见建议。
  据统计,3年来,居民群众在立法联系点内一边喝水或手机充电,一边参与立法事项,提出立法需求20项,提交立法修改意见建议75条。
  “三位一体”
  征集立法意见建议
  更“接地气”更“汇民意”
  为什么要将“基层立法联系点、人大代表联络站、户外工作者爱心驿站”融合为“三位一体”?该站负责同志告诉我们:一方面,“三位一体”能够更好地节约城市资源,起到场地互用、人员互通、信息互享、工作互促的作用;另一方面,“三位一体”能更好地发挥党和政府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
  积极开展“立法进社区”“立法进驿站”活动。该基层立法联系点组织信息采集员深入社区、驿站发放调查问卷,面对面与群众交流,广泛收集群众对立法工作的期望和诉求。利用重大节日或活动契机,在立法联系点设置宣传咨询点,向过往群众宣传立法工作的重要性,鼓励群众积极参与立法意见征集。通过不断拓宽人民群众有序参与立法的有效途径,确保人大立法工作各方面各环节全过程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努力让每一部法律都满载民意、顺应民心。截至目前,该立法联系点参与《广东省农村供水条例(草案)》《茂名市化橘红保护条例(草案)》《茂名市古荔枝树保护条例(草案)》《广东省法律援助条例(草案)》《茂名市新业态经营场所消防安全管理条例》等29部法规草案的意见征集工作,累计收集各类意见建议176条,其中43条被采纳。
  除利用群众在站内喝水、手机充电的空余时间参与立法外,该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利用接待群众的机会,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引导居民群众参与立法工作。2024年11月,电白区开展“人大+村(居)民说事”活动后,该基层立法联系点同步设置民事议事角,制定“人大+居民说事”活动制度,坚持每周至少开展1次“说事”活动。累计组织活动45场,接待居民超600人次,收集群众反映问题196个,推动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196件。在接待居民群众的同时,积极开展普法宣传,在“说事”中了解群众立法需求,收集群众立法修改意见建议,收到居民群众关于基层治理方面的意见建议52条,关于立法方面的意见建议26条。
  该基层立法联系点还根据社区户外工作者较多的实际,设立户外工作者驿站。有了户外工作者的加盟,基层立法联系点立法信息的触角更加灵敏和“接地气”。该基层立法联系点组建了由人大代表、社区工作人员、户外工作者驿站志愿者等组成的40多人的立法信息采集员队伍。这支队伍成员根据各自的优势,在立法征求意见工作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人大代表凭借其广泛的群众基础和丰富的基层经验,在走访选民、接待群众来访时,主动收集立法相关意见;社区工作人员扎根基层,熟悉社情民意,在日常工作中及时发现并反馈与居民生活密切相关的立法需求;户外工作者驿站志愿者则利用与户外工作者交流的机会,了解他们所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对相关法律法规的看法。据统计,户外工作者驿站志愿者反馈居民群众关注的社会热点33项、立法意见建议12条。
  建立三大机制
  征集立法意见建议
  更全面更“聚民智”
  建立“横到边、纵到底”收集机制。根据工作需要,该基层立法联系点在街道、社区、企业、学校等设立了7个信息采集点,构建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联络网络,形成了人员联动、协同发力的工作局面。
  建立线上收集机制。除传统线下收集方式外,该基层立法联系点还借助网站、微信群、“粤人大”“粤当家”等数字人大平台,扫码即可提建议,“让法规怎么立、群众来参与”更直接、更便捷,实现立法意见征集“全天候”“零距离”。两年多来,通过线上收集立法意见建议27条。
  建立“三级审核机制”。信息员先对意见初步筛选整理,形成初步报告;社区联系点工作小组从合理性、可行性等角度二次审核;最后由“一村(居)一律师”进行终审。同时,还建立意见反馈机制。通过公告栏、微信群等渠道及时反馈意见采纳情况并定期公示,以此增强群众参与立法的积极性和成就感。
  此外,该社区还依托立法联系点旁边的公园并将其打造成百姓立法公园。目前,已初步建成茂名市立法历程堆叠积木、立法宣传栏、立法历程长廊、榕树议事角等。社区定期在公园里举办法律知识讲座和普法宣传,2024年以来开展各类立法知识宣传26场次,参与人数1万多人,居民群众在参与活动中达到潜移默化的效果。
  下一步,该社区将继续深化“三位一体”工作模式,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基层立法联系点接地气、察民情、聚民智的立法“直通车”作用,真正做到立法依靠人民,立法为了人民,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