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金融机构“放大招”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

上半年全市金融运行总量增结构优成本降


■记者 杨海云 通讯员 陈金连 李土凤
  本报讯 记者日前从人民银行茂名市分行获悉,今年上半年,茂名市金融机构认真贯彻落实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扩大信贷投放,优化信贷结构,降低融资成本,有力支持了茂名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茂名市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914.51亿元,同比增长6.89%,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2.12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373.1亿元,同比增加260.85亿元,同比增长6.34%,增速比全省平均水平高0.71个百分点。
  金融激活实体经济“新动能”,企业贷款占各项贷款增量比例大幅攀升。6月末,茂名市企(事)业单位贷款余额1122.87亿元,同比增长13.4%,比上年同期大幅提高10.83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17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5。上半年新增企业贷款73.7亿元,占各项贷款新增量的72.3%,占比同比大幅提高38.8个百分点,增量同比多增37.18亿元,充分体现了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信贷支持保持较高水平。
  金融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力度提升,制造业等多项信贷指标位居全省前列。上半年,茂名市制造业贷款余额219.8亿元,同比增长26.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9.71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增速由上年同期的全省第13位跃升至第2位。基础设施领域贷款余额450.06亿元,同比增长17.6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10.76个百分点,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1.4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4。普惠小微贷款余额558.85亿元,同比增长14.65%,比各项贷款增速高7.76个百分点,增速排名全省第8;授信户数达68291户,同比增加3832户,增长5.94%。涉农贷款余额1078.19亿元,同比增长10.86%,比各项贷款增速高出约4个百分点,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37%,同比提高1.17个百分点。
  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低位下行,减负惠企利民。利率市场化改革效能持续释放,社会综合融资成本进一步下降。1-6月,茂名市银行业金融机构新发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45%,同比下降0.35个百分点。其中,新发放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8%,同比下降0.51个百分点;个人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3.19%,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测算显示,贷款利率下降可为企业、居民每年减少利息支出约10亿元。
  金融改革创新稳步推进,普惠金融工作取得实效。建设了全国首个建在高速服务区的“普惠金融综合服务专区”;开展了全省首个行业授信——化橘红整业授信;在茂南区开展罗非鱼整镇授信,授信总金额9.33亿元,惠及914家市场主体;建设完善荔枝龙眼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化橘红支行等“五棵树一条鱼”贷款专营服务机构。持续创新“货币政策工具+”运用模式,如“再贷款+乡村振兴贷+农担贷”等;推动完善“荔枝贷”“橘红贷”“沉香贷”“罗非鱼贷”等“茂字号”金融产品。
  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显效,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截至6月末,累计投放符合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申报范围的贷款超30亿元;累计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发放相关贷款10.41亿元,带动碳减排量12.65万吨;累计投放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贷款1777万元;落地茂名市首笔建材行业转型金融贷款8550万元。创新“圈、链、群”整体授信等融资服务模式,扩大普惠金融的可得性。新设的服务消费与养老再贷款政策落地取得突破,成功投放首笔符合条件的养老产业贷款220万元。以“数字兴荔”为抓手,引导提升“数字链农联合体”“茂名电商金融服务站”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