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危化品从业人员集体“充电”


■记者 文华春 通讯员 董志凯 董天忠
  本报讯
日前,化州市鉴江司法职业学校(西校区)迎来一批特殊学员——来自全市危险化学品经营单位的从业人员,在此开启为期2期的安全技能“升级”培训。本次培训创新采用“1天线下实操+16学时线上理论”的混合模式,通过案例推演、应急演练等实战教学,为危化品行业拧紧“安全阀”。
  案例教学敲响“思想警钟”。培训现场,专家通过还原近年典型事故案例,用三维动画演示了“静电火花引燃加油站”“阀门泄漏引发连环爆炸”等场景。“这个储罐区静电接地桩锈蚀的细节,正是去年某化工厂爆燃事故的元凶。”参训学员在专家引导下,用电子显微镜观察事故隐患微观特征。这种沉浸式教学让学员深刻体会到“安全规程是用鲜血写成的”。
  双重预防机制成“必修课”。课程聚焦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参训人员通过VR设备模拟操作,学习如何辨识硝化棉储存温度超标、乙醇罐区防雷装置失效等30类常见隐患。特别针对无仓储经营企业,专家详解了“四不两直”检查法(不发通知、不打招呼、不听汇报、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层、直插现场),帮助企业建立动态风险清单。
  急救实训打造“黄金4分钟”。在应急救援模块,参训人员分组进行心肺复苏接力赛,使用智能假人实时监测按压深度和频率。“危化品灼伤如何处理”“氯气泄漏如何自救”等情景演练中,教员引入“急救时间沙漏”概念,强调“前4分钟处置决定生死”。现场还演示了新型防爆型AED(自动体外除颤器)在化工环境的应用。
  据悉,本次培训将覆盖全市危化品经营单位关键岗位人员,考核合格者将获发电子安全认证证书。化州市应急安全协会表示,后续将建立“学员安全档案”,通过定期回访检验培训实效,让安全技能真正转化为行业“免疫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