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名:山海并茂持续奏响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奋进曲
奋力在市域发展、县域振兴中走在粤东粤西粤北前列
茂名零碳产业园一角。
灯火璀璨的信宜玉都新区夜景。
沙琅镇被评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镇。
茂名滨海新区架海重力式深水网箱项目。茂名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刘付思明 岑稳 吴昊 供图
本报记者 许巨滔 严志强
今年是“百千万工程”三年初见成效之年,茂名以战略工程为引擎,以奋进之姿,紧扣发展主题,推动城乡面貌循序提升,促进城市发展格局逐步改变,焕新人民美好生活品质。山海之间,一幅县强、镇兴、村美的高质量发展画卷徐徐铺展。
文明创建结硕果,城市乡村焕新颜
今年5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茂名市被授予“全国文明城市”称号。2017年,茂名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紧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秉持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的理念,努力建设崇德向善、文化厚重、和谐宜居、人民满意的文明城市,掀起市区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
聚焦民生关切,全市“十四五”规划实施改造城镇老旧小区729个;在茂南区、电白区城区全覆盖实施老旧小区“微改造”978个;城区无物业小区共1149个,已全部实现有效管理。交通上,新建甲子大道等10条主干道、打通高凉南路等5条“断头路”,机非分离改造、绿道二期工程落地,路网通达性飙升。智慧城市建设也成果斐然,新增万余智能泊位,茂南区、电白区16家农贸市场“升级变身”。
走进电白区沙琅镇琅西村,平坦道路贯穿其间,庭院整洁美观,邻里关系和谐融洽。村民感慨道:“现在村里环境好了,大家自觉性也高了,文明创建让我们生活更舒心了。”在“百千万工程”的推动下,全市179个文明村镇星罗棋布,卫生镇创建让农村有了“城市范儿”,文化惠民工程让农家书屋成为村民的“精神粮仓”。
在文明创建过程中,坚持党的领导贯穿始终,茂名创新构建“党建引领、机制先行、全民共建”的工作格局,构建“一把手主抓、四套班子联动、全民共同参与”的工作体系。市四套班子领导既当“指挥员”又做“施工队长”,包联重点区域,带动各级干部下沉网格开展“马路办公”,真正做到“问题发现在一线、解决在一线”。
在茂名街头巷尾,常见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市民自觉践行垃圾分类,司机礼让行人,游客文明旅游,211公里健康步道如绿色动脉贯通城区,污水管网让城市“毛细血管”重焕生机,1149个老旧小区在“微改造”中实现华丽转身,从“面子”到“里子”的蝶变,城市“颜值”与“内涵”双提升。
产业发展势头猛,新旧动能转换快
根据市统计局今年发布的一季度数据显示,我市工业数据表现优异,工业投资增速29.4%,居全省第一。2024年,茂名工业技改投资增长73.1%,增速居全省第一。工业投资增速以21.9%的幅度居全省第二。“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以来,茂名累计超过150家工业企业开展技术改造、超过80家工业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茂名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说。
实施“百千万工程”以来,全省各地立足生产力培育,大力培育壮大县域特色产业,走好“宜工则工、宜农则农、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差异化发展之路。茂名坚持产业为基、招商为先、项目为王,积极承接产业转移,持续优化县镇村产业布局,培育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茂名厚植县域经济发展根基,加快打造县域支柱产业,以“五链共建”(即茂名石化升链、零碳产业园建链、欣旺达电白基地延链、马店河新型储能产业园拓链以及华南钛谷壮链共建)为突破口涵育新动能,推进新型工业化塑造发展新优势。
以“五链共建”为突破口,推进新型工业化。2024年,茂名新招引亿元以上项目59个、总投资510.3亿元。
乘着“百千万工程”东风,高州加快把短板变为潜力板。2024年,高州市规上工业完成产值145亿元、工业投资增长17.2%。今年6月28日,在佛茂合作园金山片区,高州申菱特种空调有限公司投产活动在该市产业转移工业园举行。申菱高州特种空调和通风设备制造基地是申菱在全国布局的第五个研造基地,是佛山(茂名)产业转移合作园首个重大高端装备制造业项目,是实施“百千万工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标杆项目。园区采用“国企代建、先租后买”多方共赢合作新模式,仅用13个月建成高标准的园区,创造了“高州速度”。
产业基地机声隆隆,荔枝林内闹闹哄哄,往南的那边,临港产业也齐头并进。
“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茂名滨海新区步履不停,以“水铁公管”四路并进织就立体交通网——茂名港博贺新港区东区开港,极大提升了港口吞吐能力和辐射范围;茂名港铁路专用线、广港码头铁路专用线正式发运,打通了海铁联运“最后一公里”;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有序推进,港口能力能级稳步提升。博贺渔港作为全国十大渔港之一,正加快建设国家级渔港经济区。码头边,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一片繁忙景象。在近海域,一个个看似“甜甜圈”的养殖网箱内,鱼苗正迅速成长。这是2023年12月28日启动的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向海要经济,茂名不断延伸产业链,深蓝经济正成为茂名经济发展的新增长极。
此外,茂名积极培育新质生产力,在传统工业的基础上创新突破。华南钛谷项目自2023年立项以来就引人瞩目,目前已被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和省重大项目,“加快茂名华南钛谷建设”写入2025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作为打造的全国唯一高度集约于临港的钛锆全产业链项目,华南钛谷项目计划总投资186亿元,占地约3000亩,分两阶段四期建设。
乡村建设展新貌,产教融合添活力
依托“五棵树一条鱼”(荔枝、龙眼、沉香、化橘红、三华李、罗非鱼)特色产业集群,茂名的现代农业蓬勃发展,“五棵树一条鱼”全产业链实现产值550亿元、带动60多万人增收。
走进信宜市玉都新区,高楼林立,大道康庄,一家家崭新的店铺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商业气氛浓厚。这是信宜市打造山水共享、宜居宜业、产城融合、令人向往美丽山城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同为信宜市,钱排镇双合村通过“文明积分制”,将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等行为转化为可量化的文明资产,与集体经济分红挂钩,推动村庄成为“广东省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典型”。
在高州柏桥村,推行红白喜事红包撕角返还、红包200元封顶;定餐标简办宴席、推行“高凉菜”并落实光盘行动;创新“农业技术换彩礼”“家风铜匾作嫁妆”等婚俗,引导新人捐建荔枝林、文化礼堂等设施。在化州,各镇(街)积极策划“有喜事来种树”“我为家乡种棵树”“年例来种树”等活动;借力“橘红文化”资源优势,形成“见缝插绿种橘红”等特色实践,构建移风易俗与生态经济融合发展的丰收模式。
为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茂名深化产教融合。如茂名市南方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与本土企业紧密合作,开设与特色产业相关的专业课程,为产业发展培养实用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的无缝对接,为“百千万工程”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动力。
坚定方向,茂名将继续沿着“百千万工程”的道路,砥砺前行,向着更高质量的发展目标迈进,不断书写新的辉煌篇章。
▶▶记者看亮点
2024年,全市上下将“百千万工程”作为牵动发展全局的关键之举、关系长治久安的战略之举、促进固本强基的务实之举,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和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
最可贵的是——创造性形成了“百千万工程”的茂名章法、打法。坚持市级抓总抓要、县级主战主抓、镇级抓实抓细、村级做活做特,创造性推动县镇村从点上精彩向面上出彩拓展,在全省“百千万工程”考核评价中获得“两连优”;佛茂协作获全省产业有序转移评价“两连优”;高州获批全省首个农业农村现代化改革创新实验区;乡村振兴“一四五”工作法、农房管控“二十四字”工作机制等一批创新打法在全省推广,信宜新型城镇化等6项经验入选省创新案例。
最难得的是——茂名县镇村面貌焕然一新。佛茂产业园以“每周签约一个项目,每两周落地一个项目”的“佛茂速度”引领县域产业从无到有、从弱向强突围;信宜、高州、化州以品质提升引领新型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带动3个县15万多人回流进城;根子柏桥、钱排双合等典型镇村引领和美乡村建设展现出乡村振兴共富新图景。
最欣慰的是——茂名“三农”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2024年,我市农业总产值达1208.9亿元,创历史新高,8个农业产业集群实现百亿产值,粮食总产量及亩产近十年最高,全省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考核获“五连优”;全市美丽宜居乡村占比达到78%;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万元,同比增长4.9%,增速较城镇居民高1.3个百分点。
最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力量汇聚投身茂名“百千万工程”火热实践。5个“双百行动”项目入选省首批优秀示范案例;重点建筑业央企承建“微利性”项目413个;各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百千万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