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州微宣讲赋能“百千万工程”:

“小故事”讲活“大政策”


■记者 邹慧 通讯员 陈杨官
  本报讯
在化州市,一场场接地气、聚人心的“微宣讲”正成为推动“百千万工程”的重要力量。从荔枝林下的“柏桥讲堂”到化橘红合作社的田间课堂,从人大代表参与的商会建设到“新农人”的创业故事分享,化州通过灵活多样的宣讲形式,激发基层活力,助力乡村振兴。
  “小故事”讲活“大政策”。“从高中起,我就决心把化橘红当作一生的事业。”全国人大代表、化橘红非遗传承人廖志略在“柏桥讲堂”分享自己的创业故事。大学毕业后,他返乡成立合作社,带动社员销售超3500万元,让化橘红从“山果果”变成“金果果”。如今,化橘红种植面积达13万亩,年产值超百亿元,从业者超30万人。
  类似的宣讲在化州遍地开花。沉香种植户讲述产业升级之路,深埇村党支部书记分享“空心村”变“振兴村”的历程……宣讲员用身边案例,让政策更易懂、发展思路更清晰。
  “微平台”凝聚“大合力”。化州创新“宣讲+”模式,将政策解读与产业发展、基层治理结合。鉴江街道商会成立大会上,人大代表与企业共商招商政策,推动“公司+农户”模式,带动4万农户增收。驻化州帮扶工作队则通过宣讲推广化橘红“药食同源”新机遇,促成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研发200多种深加工产品,推动产业迈向200亿元目标。
  “新载体”激发“新活力”。除了线下宣讲,化州还借助新媒体扩大影响。资助政策宣讲队走村入户,确保困难学子“一个不落”;微短剧《化州化橘红,天下第一红》以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品牌故事。文旅融合宣讲则带火“村BA”“中医药文化夜市”,2024年文旅收入增长45%。
  如今,化州的“微宣讲”已从单向传播转向互动共谋,成为凝聚共识、赋能发展的“金钥匙”。正如当地干部所言:“宣讲不仅要‘入耳’,更要‘入心’,让群众真正成为‘百千万工程’的参与者、受益者”。